首頁>要聞
“90后”講解員講述長征故事
新華社銀川5月13日電題:“90后”講解員講述長征故事
新華社記者謝建雯,、陳澤安
“天高云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边@首《清平樂·六盤山》,,“90后”講解員班博文不知誦讀過多少遍。
“1935年,,毛主席率領中央紅軍翻越六盤山,,到達陜北指日可待,感慨萬千下就有了這首著名詩篇。我在六盤山下長大,,每次給游客講解家鄉(xiāng)的紅色文化都很自豪,。”28歲的班博文說,。
班博文所在的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地處寧夏固原市隆德縣的六盤山上,。六盤山平均海拔超過2500米,是紅軍長征時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因此也被稱為“勝利之山”,。
班博文是學旅游管理專業(yè),剛擔任講解員時覺得很乏味,,每次只是干巴巴地講展板上的內(nèi)容,。然而在一遍遍的講解中,他了解到中國共產(chǎn)黨由弱變強的奮斗歷程,,也感受到中國共產(chǎn)黨這一路走來的艱難與不易,,逐漸對這份工作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7年來,,班博文在六盤山上為10萬多名游客講過長征故事,。“學史鑒今,,講得多了自己也琢磨,,發(fā)現(xiàn)長征、尤其是紅軍經(jīng)過六盤山的這段歷史很振奮人心,?!卑嗖┪恼f,青年一代更需要了解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
為讓游客不虛此行,學習到更多歷史知識,,班博文工作之余經(jīng)常翻閱書籍,,以挖掘更多紅色故事,不斷豐富解說詞,?!霸缴钊耄街??!卑嗖┪恼f,“我們還打算增加脫貧攻堅的內(nèi)容,,讓游客了解六盤山不光是長征勝利之山,,更是西海固脫貧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景區(qū)2020年共接待游客106萬人次,他們多來自寧夏,、四川,、重慶、福建,、甘肅,、陜西等省份,其中散客72.41%,,團隊24.2%,。紀念館館長余清軍說,近幾年來參觀的散客多了,,年輕游客也越來越多,。
“隨著紅色教育深入人心,我們的下一代熱愛國家,、擁護黨,,相信他們能把祖國建設得更好?!庇嗲遘娬f,。
包括班博文在內(nèi),目前景區(qū)共有6名“90后”講解員,,王鑫也是其中之一,。“以前每個講解員一天講兩到三場,,但現(xiàn)在一到旅游旺季,,每人每天最少五到六場,工作量翻倍了,?!?6歲的王鑫說。
王鑫本是景區(qū)的一名保安,,但紅色故事聽得多了,,他遇到游客問,就會忍不住講起來,,2018年正式加入講解員隊伍,。王鑫曾專攻汽車維修,從沒想到在紅色景區(qū)當講解員會成為自己的一份工作,。
“長征是從江西瑞金開始的,,又是在寧夏六盤山區(qū)勝利結束。我生在六盤山下,學在江西,,可能這就是淵源,。”王鑫說,,“以前我不怎么看書,,現(xiàn)在我每天都要讀一個小時書,深入學習這段紅色歷史,,然后講給游客,、親朋好友聽?!?/p>
在海拔2700多米的六盤山主峰上做講解員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景區(qū)內(nèi)有一條長2.5公里的“紅軍小道”,沿途微縮復原了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等重大歷史事件,。有時,,為了接不同的游客團,講解員一天要山上山下跑好幾趟,。
“走‘紅軍小道’最大的感受就是累,!我們走2.5公里都覺得難,可想而知當年紅軍走二萬五千里何等艱辛,?!蓖貊握f,雖然累,,但很有意義,,他每次接團都必走“紅軍小道”,帶游客重溫長征故事,、感悟長征精神,。
兩年前,王鑫提交了入黨申請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老一代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我覺得以黨員的身份講黨的故事,,一定更自豪,?!蓖貊握f。
編輯:羅文
關鍵詞:長征 講解員 六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