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資訊
確保中小學招生與競賽“脫鉤”
3月31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指出,,要深入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規(guī)定和“公民同招”政策,嚴禁中小學招生入學與任何形式的社會競賽掛鉤,,堅決斬斷這種利益鏈,。
嚴禁中小學招生與任何競賽掛鉤,這并非新要求,、新基調(diào),。近年來,教育部門已是三令五申,、千叮萬囑,,此次不過是再宣示、再提醒,、再強調(diào),。不過,一次提醒都能火速“出圈”,、引起全網(wǎng)圍觀,,足見這一問題的極端重要性。
中小學招生與競賽掛鉤,,為何必須“嚴禁”,?一言以蔽之,有損公平,。其實,,各類競賽本身并無“原罪”,甚至可以成為開展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抓手,??啥嗄陙恚簧僦鬓k單位,、學校,、家長念歪了經(jīng)。其功利性被一再強化,,其動機已被嚴重扭曲,。過多過濫的各類競賽一度與升學、擇校,、加分等聯(lián)系起來,,引來暗箱操作,,觸發(fā)社會焦慮,在教育公平的天平上加上了一個“混亂”的砝碼,。
教育學家陶行知曾把人比作樹木,,認為不必勉強讓樹木長得一樣高,但要在“立腳點上求平等”,。今年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亦強調(diào),機會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要求“決不能因為家境、區(qū)域不同,,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嚴禁招生與任何競賽掛鉤,正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一步,。應該看到,,近年來,隨著對各類競賽活動全面清理,、嚴格監(jiān)管,,隨著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行免試就近入學、“公民同招”等政策,,競賽活動少了,、涼了,效果可謂立竿見影,。但與此同時,,小學生完成“癌癥研究”等拼爹競賽仍然不時見諸報端,參賽者花式“秘考”依舊禁而不絕——嚴禁招生與任何競賽掛鉤,,仍要一禁再禁,、“藥不能停”,。
一方面,,繼續(xù)嚴管競賽。競賽變“研學”,,答題成“闖關”,。據(jù)報道,,一些杯賽名字換來換去,,包裝成“研學營”“冬令營”等形式,在監(jiān)管的高壓之下竟能從未離開,。這提醒我們,,一些社會競賽“求生欲”強,,變化多端,有足夠的“膽識”與監(jiān)管競賽,、叫板,。對此,要進一步鼓勵投訴,、舉報,,繼續(xù)嚴肅查處,讓違規(guī)舉辦競賽成為更高危的買賣,。
另一方面,,繼續(xù)抓好招生這一關鍵。中小學招生與競賽掛鉤,,招生是“主角”,,競賽只能算“配角”。長期以來,,一些學校憑借某些資源優(yōu)勢,,任意設置入學門檻,通過“秘考”,、面試等途徑“掐尖”搶生源,。這一點,才是競賽亂象的作亂之源,。如今,,免試就近入學、“公民同招”已成常態(tài),。但從報道來看,,秘密考試、交錢就能搖中名?!獋€別中小學校,、培訓機構(gòu)仍有頂風而上的跡象。各地教育部門仍要聚焦招生這一環(huán),,確保全流程公開透明,,對于違規(guī)招生行為動真格、出重拳,,尤其要把“隱形掛鉤”問題作為今后一大重點,,好好管一管。(夏振彬)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競賽 招生 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