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公益資訊
多個白血病家庭稱遭慈善配捐騙局:被誘導自籌善款后難追回
多個白血病家庭稱遭遇慈善配捐騙局:被誘導自籌善款后難追回
“每捐款兩元錢,就可以額外獲得平臺配捐一元,。”
假如時光能夠倒流,,對白血病患兒父親潘玉明來說,,如此“配捐”的誘惑依然巨大。
6年前,,時年3歲的潘小偉被確診為急性淋巴B細胞白血病,,之后四年里,他經(jīng)歷了兩次復發(fā)和一次造血干細胞移植,,共花去醫(yī)藥費130多萬元,,扣除醫(yī)保報銷,仍欠下近50萬元的外債,。
正因如此,,當河南南陽的“愛心人士”王亞男找上潘玉明提出“配捐”事宜時,他幾乎沒有遲疑:“是真的太需要錢了,?!?/p>
王亞男在向潘玉明介紹時稱,每籌集到2元可獲得1元配捐,,前提是需先自籌部分資金,。該配捐活動所屬的大病救助項目名為“曙光計劃”,由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發(fā)起,,并由河南省慈善總會認領(lǐng),。
潘玉明和親友先后向其提供的捐款鏈接捐入14余萬元。捐款后不久,,王亞男便稱項目被人舉報而遭凍結(jié),,捐款將原路退回。還沒等到退款,,王亞男又再次向其推薦另一宗宣稱是鄭州慈善總會發(fā)起的配捐項目,。不同的是,此次自籌善款需打入其私人賬戶,。前后三次“配捐”,,潘家投出去的錢款累計超過42萬元,其中打入王亞男私人賬戶的就有27萬元之多,。
三個多月過去,,回款杳無音訊。急切的潘家人四處追問原因,,卻被相關(guān)慈善機構(gòu)告知,,王亞男與他們無任何關(guān)系。
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回復澎湃新聞稱,,“曙光計劃”確曾開展配捐,,其間并無自稱“王亞男”的人與基金會聯(lián)系,。河南省慈善總會則表示,誘導患者自己捐錢的做法,,違背了慈善宗旨,故該配捐活動已被停止,。鄭州慈善總會則稱從未發(fā)起過配捐活動,,系王亞男虛構(gòu)。
受訪的湖北,、廣西,、浙江等多地患兒家屬告訴澎湃新聞,王亞男也采取相似方式向他們收取了總額逾百萬的款項,。
2月3日,,澎湃新聞通過電話和短信方式聯(lián)系王亞男,其以身體不適為由婉拒了采訪,,僅在短信中簡單表示,,此事是她個人行為與其工作單位無關(guān)。同日,,河南南陽市桐柏縣醫(yī)保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王亞男系桐柏縣醫(yī)保中心職工,因涉及慈善糾紛已于1個月前被單位停職,。
找上門的“配捐”:要求受助前先自籌
現(xiàn)年41歲的潘玉明來自廣西賀州市鐘山縣,,是一名基層醫(yī)務工作者,每月工資約3000元,。2015年5月,,剛滿三歲的兒子潘小偉忽然持續(xù)高燒,伴隨渾身多處淤血及腹脹,。
在廣西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各項檢查之后,,潘小偉被診斷為急性淋巴B細胞白血病,須馬上接受化療,。2017年8月,,距離首次結(jié)療不滿一個月,潘小偉又復發(fā)了,,同時還被診斷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惡性腫瘤,。潘玉明不甘心,帶著兒子到北京治療,,主治醫(yī)生當時就建議進行骨髓移植,,但因經(jīng)濟緊張,只能作罷,,靠服用靶向藥維持,。
2019年8月,,潘小偉再度復發(fā),且比之前更兇,。這一次,,他接受了造血干細胞移植手術(shù)。潘小偉姑姑告訴澎湃新聞,,五年來一家人為看病總共花費一百三十多萬元,,扣除醫(yī)保報銷的50%,仍欠下了近五十萬的外債,。
2020年春天,,潘玉明陪同兒子在京治療期間通過病友介紹,結(jié)識了河南的“愛心人士”王亞男,。
多位白血病患兒家屬告訴澎湃新聞,,王亞男微信名稱為“小金牛”,,是河南南陽市桐柏縣醫(yī)保局的職工,,看起來在兒童大病互助的圈子里頗有名氣,“很多病友群里都有她”,,她自稱可以幫助患病家庭籌集善款,。
當年3月,王亞男找到潘玉明,,聲稱可以幫助潘小偉在支付寶公益平臺發(fā)起網(wǎng)絡募捐,,只需填寫一份《鄭州慈善總會申請表》,并提供證明孩子病情的相關(guān)資料,。澎湃新聞在支付寶公益平臺找到了該項目的籌款鏈接,,鏈接內(nèi)容顯示,該項目的發(fā)起方和收款方均為鄭州慈善總會,。
潘小偉姑姑說,,在項目上線前,曾有鄭州慈善總會的工作人員通過微信遠程核實相關(guān)資料,?;I款鏈接顯示,該項目于2020年3月上線,,目前已結(jié)束,,共計籌得善款153628元。除去項目執(zhí)行經(jīng)費,,鄭州慈善總會分別于2020年4月,、5月和7月給潘玉明賬戶打入8萬元、3萬元和32874.11元,。
潘小偉姑姑說,,正是這一次募捐的成功讓他們一家對王亞男充滿感激和信任,。
對此,鄭州慈善總會也表示,,當時確實收到了患兒家庭寄出的材料,,且經(jīng)核實無誤后發(fā)起了該次定向募捐活動,“所有的流程都是依法依規(guī)的”,。
澎湃新聞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王亞男曾向多個患兒家庭介紹類似項目,但并非個個都能成功,。
廣西柳州的林倩倩于2018年11月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也在北京治療,。林倩倩媽媽告訴澎湃新聞,,王亞男在向其推介支付寶公益平臺籌款項目時,還要求她預先自籌5.5萬元,,并需“排隊”一個月等待項目上線,,按照王亞男的說法,“其中4萬是捐到鏈接里,,1萬是給老師(即基金會工作人員)的介紹費,,還有五千元是找人幫刷2000個支付寶ID的?!?/p>
2020年5月,,王亞男突然聯(lián)系林倩倩媽媽,稱此前商量的支付寶項目被人舉報了,,需換一家基金會,,之后兩個月內(nèi),王亞男曾拿來多個不同基金會下設(shè)的大病救助項目申請資料要求林倩倩媽媽填寫和簽字,。然而,,籌款項目卻遲遲沒有上線。
在林倩倩媽媽產(chǎn)生懷疑之時,,王亞男又提出了一個嶄新的項目——“配捐”,。
澎湃新聞了解到,所謂配捐,,是指某一慈善機構(gòu)或某些經(jīng)濟組織(如愛心企業(yè))在某一特定時間內(nèi),,根據(jù)捐款人向指定的公益項目捐出的數(shù)額,拿出與之相同的數(shù)額捐贈給同一公益項目的行為,。以“按2:1的比例配捐”為例,,這意味著每籌集到2元,將得到1元配捐,,受助者可獲得的總善款為3元,。配捐的形式新穎,,不僅能夠提高善款金額,同時鼓勵大眾參與,,因而近年來在一些公益活動中被運用,。
2020年7月10日,王亞男向包括潘小偉,、林倩倩在內(nèi)的多個白血病患兒家庭提議了配捐活動,,并稱配捐比例為2:1,但前提是需要家屬先自籌一部分資金,,本金和配捐所得錢款將在45天之內(nèi)一起返還,。“(她說)我們直接捐到鏈接里,,或轉(zhuǎn)款給她都行,,她會再找人捐進去?!绷仲毁粙寢屨f,。
澎湃新聞注意到,王亞男發(fā)送的配捐活動鏈接系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于2020年6月15日在輕松公益平臺發(fā)起的“曙光計劃-救助貧困大病家庭行動”,,該項目由河南省慈善總會認領(lǐng),。目前,該籌款鏈接已被凍結(jié),。公開資料顯示,,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2013年3月在北京市民政局登記注冊,業(yè)務范圍包括扶貧濟困,、安老助孤,、支教助學等。
潘玉明稱,,當時王亞男不斷催促他們捐款,,出于給孩子籌集醫(yī)藥費的急迫心情,他當晚就聯(lián)絡親友6人共捐出148545.00元,,并將捐款總額截圖發(fā)給了王亞男,。林倩倩爸爸則在當晚通過微信向王亞男轉(zhuǎn)款4萬元。
要不回的救命錢:捐款鏈接遭凍結(jié),,家屬赴河南尋人
然而,,“配捐”進展不順利。
2020年7月11日,,林倩倩媽媽收到王亞男信息稱,,因單筆捐款數(shù)額過大,該活動被人舉報了,,錢款將原路返還,。得知相同消息的還有其余幾位向前述“曙光計劃”捐款的患兒家長,,時間一天天過去,錢仍然沒有退回,。
還沒等到退款,,王亞男又再次向潘玉明推薦另一宗鄭州慈善總會發(fā)起的“配捐”項目,這次的配捐比例是3:2,,王亞男同樣承諾45天內(nèi)即可回款,。與之前不同的是,此次自籌款必須打入王亞男的私人賬戶,。
潘小偉姑姑說,,經(jīng)歷過一次不成功的“配捐”之后,一家人已經(jīng)產(chǎn)生懷疑,,但考慮到此前王亞男確實幫助孩子在支付寶公益平臺成功籌集到14萬余元,,潘小偉治療又急需用錢,便選擇再相信一次,。
2020年7月23日、24日,、25日,,潘玉明分3次通過微信轉(zhuǎn)賬和手機銀行轉(zhuǎn)賬的方式向王亞男的個人賬戶打去14萬元,這些錢也是他向同事和朋友借來的,。
和第一次一樣,,王亞男介紹的第二次“配捐”依然沒有下文。潘小偉姑姑告訴澎湃新聞,,2020年8月,,王亞男又一次動員她做“配捐”,并允諾之前的錢很快就回來了,。于是,,她又轉(zhuǎn)了7萬元給王亞男。
前后三次“配捐”,,潘家投出去的錢款總計累計超過42萬元,,其中打入王亞男私人賬戶的就有27萬元之多。幾乎同一時期,,和潘小偉同在北京就醫(yī)的多名白血病患兒家庭也向王亞男打去了金額不等的自籌款,。
久等不到退款,直到2020年末,,家長們相約前往河南尋找王亞男,。來到鄭州后,他們首先找到了河南省慈善總會和鄭州慈善總會,,得到的回復令他們大跌眼鏡,。上述兩個機構(gòu)都不承認有名為“王亞男”的志愿者或員工,,且鄭州慈善總會稱該機構(gòu)從未發(fā)起過配捐活動。當潘玉明將這一情況發(fā)到病友群后,,引來更多病孩家長反饋,,稱也有同樣遭遇。
2月3日,,澎湃新聞以患兒家屬名義致電鄭州慈善總會,,核實了上述說法。該機構(gòu)網(wǎng)絡籌款負責人表示,,近來已有許多家長前去投訴,,他們也曾接到過警方的調(diào)查電話,“我們確實沒有做過這樣的配捐,,也不認識王亞男這個人”,。
該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目前鄭州慈善總會對大病患者的救助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由患者直接郵寄材料,,申請由鄭州慈善總會直接發(fā)起的項目,,經(jīng)審核符合標準的可定向撥付救助款項;另一種是由患者授權(quán)委托第三方機構(gòu)發(fā)起,,再由鄭州慈善總會認領(lǐng),,委托的手續(xù)需要提供包括委托和受委托兩方的身份材料。
通話中,,該負責人反復強調(diào),,鄭州慈善總會與參與項目的受助對象直接聯(lián)系,不會把錢交給志愿者,,王亞男所說的配捐項目均為其虛構(gòu),,“不要相信什么配捐,如果大家都是通過這個途徑(籌錢),,哪有那么好的事,?”
被否認的“授權(quán)”:機構(gòu)均稱與王亞男無關(guān)聯(lián)
王亞男既非慈善機構(gòu)工作人員也不是志愿者,她是如何獲得項目申請資料,,并且為家屬聯(lián)絡網(wǎng)絡募捐項目的,?
鄭州慈善總會網(wǎng)絡籌款負責人透露,曾與該機構(gòu)合作的志愿者團隊成員曹文斌與王亞男是認識的,。據(jù)多名患兒家長反映,,“配捐”失敗后,王亞男曾將自稱是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主任的曹文斌拉入微信群內(nèi),,出面解決退款事宜,。
2月3日,澎湃新聞聯(lián)系到曹文斌本人,他否認自己是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的正式工作人員,,“只是第三方志愿者,,協(xié)助公益項目執(zhí)行”。曹文斌稱,,他和王亞男確實認識,,但聯(lián)系并不多。
當問及“曙光計劃”是否開展過配捐,,曹文斌表示確有此事,,但他從未向王亞男授權(quán)宣傳或推介配捐活動,“可能是我在朋友圈轉(zhuǎn)發(fā)了鏈接被她看到,,是她自己鼓勵患者家屬往鏈接里捐款,,我并未收到過病孩家庭的申請資料,直到家屬投訴方知此事”,。
同日,,澎湃新聞聯(lián)系到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秘書長蔡海亮,在電話溝通時,,蔡也否認曹文斌是基金會員工,,并稱此前從未聽說配捐活動。不過,,該基金會2月4日回復澎湃新聞采訪的書面答復又推翻了一天前的說法,。
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出具的書面答復顯示,曹文斌確系該機構(gòu)互聯(lián)網(wǎng)募捐部門負責人,,并且承擔了“曙光計劃”的大病救助事實審核工作。
北京二十一世紀公益基金會稱,,“曙光計劃”確有配捐活動,,但配捐比例為1∶1,并非王亞男對家屬宣稱的配捐比例為2:1,。
書面答復強調(diào),,在“曙光計劃”開展募捐期間,并無自稱“王亞男”的人和基金會聯(lián)系過,,基金會未向“王亞男”提供過任何救助所需材料,,“如有假借本會工作人員或志愿者名義開展非法活動者,其所帶來的一切法律責任與本會無關(guān),;本會保留追究假冒本會任何名義從事非法活動者的民事,、刑事責任的權(quán)利?!?/p>
依照基金會的說法,,求助人需提交申請,再由專門的志愿者對接,落實完走訪,、調(diào)研,、核實工作后,上報基金會審批,,經(jīng)過一系列流程后才能撥付救助資金,。在審核環(huán)節(jié),基金會將對曹文斌初審過的患者資料進行復審,,最后交由河南省慈善總會再審,。經(jīng)王亞男介紹并自籌款項加入配捐活動的患兒家庭并沒有經(jīng)過這一審核流程,因而不在“曙光計劃”的救助對象清單中,。
河南省慈善總會則表示,,“曙光計劃”的配捐活動因為涉嫌違規(guī)已被凍結(jié),“與我們合作的這家基金會拿著配捐去誘導患者自己去往里捐錢,,這就違背了慈善的宗旨,,所以我們也停了這個項目?!?/p>
河南省慈善總會工作人員稱,,因患兒家屬已把錢投入項目籌款鏈接,他們最終只能采取了折中的辦法,,將一部分符合資助標準的求助人納入救助對象,。河南省慈善總會還表示,在過去一年里,,王亞男在多家慈善總會都進行過類似的操作,,建議家屬盡快采取法律途徑追回錢款。
曹文斌則向澎湃新聞表示,,除打入王亞男私人賬戶的錢款,,患兒家屬自己投入“曙光計劃”配捐鏈接里的錢款已安排處理并原路退回。
公益“紅人”另一面:官司纏身,,已被工作單位停職
潘小偉姑姑告訴澎湃新聞,,基金會退回的捐款僅是“小頭”,患兒家屬大多是向王亞男的私人賬戶打款,,而這一部分款項去向未明,,他們多次向王亞男討要都沒有結(jié)果。
更令家長們吃驚的是,,在“暴雷”之后,,王亞男仍以“配捐”為由,游說新的患兒家屬加入,。
微信聊天記錄顯示,,在面對家屬強烈要求退還錢款時,,王亞男甚至還會要求對方替他發(fā)展新的病友,“項目運轉(zhuǎn)起來,,你們的錢就能回來”,。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家屬們提供的多份聊天截圖中,,王亞男起碼有兩個不同的微信賬號,,且有時還會出現(xiàn)在同一個群聊中分飾不同角色,或是基金會的志愿者,,或是基金會的工作人員,。
知情人士向澎湃新聞透露,在公益圈以熱心人士示人的王亞男在其桐柏縣老家身陷多起借貸官司,。
在澎湃新聞檢索到的31份裁判文書中,,涉案人“王亞男”的姓名、性別,、出生日期和所在地,,都與此前王亞男向患兒家屬提供的她本人身份證復印件信息一致。這些文書中,,案由多為民間借貸糾紛,,其中有18份為執(zhí)行裁定,被執(zhí)行人都是“王亞男”,。
王亞男的身份證信息顯示,,她生于1984年,是南陽桐柏縣人,。
2月3日,,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醫(yī)保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證實,王亞男確系桐柏縣醫(yī)保中心職工,,因涉及慈善糾紛已于1個月前被單位停職,。
多名受害者告訴澎湃新聞,他們已分別向所在地的派出所報案,,案由均是詐騙。目前,,已有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qū)分局西馬街派出所和杭州市公安局蕭山區(qū)分局聞堰派出所兩地受理報案,。
澎湃新聞注意到,2016年頒布實施的《慈善法》第103條規(guī)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假借慈善名義或者假冒慈善組織騙取財產(chǎn)的,由公安機關(guān)依法查處,;構(gòu)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北京致誠律師事務所律師何國科告訴澎湃新聞,王亞男的行為是否構(gòu)成詐騙目前尚難定性,。他解釋道,,如果是以騙取錢財為目的,使行為人產(chǎn)生錯誤的意思表示,,并處分他人財產(chǎn)且使自身受益的行為,,則構(gòu)成詐騙。
澎湃新聞注意到,,此事件中部分家長轉(zhuǎn)入王亞男個人賬戶的錢款最終是否由她再次轉(zhuǎn)捐入基金會賬戶暫不明朗,。
2月3日,澎湃新聞多次嘗試以電話,、短信等方式聯(lián)系王亞男對上述事件始末和資金的流向作出回應,,但其以身體不適為由婉拒。
王亞男在短信中說,,此事是她個人行為與其工作單位無關(guān),,“單位領(lǐng)導得知這件事之后第一時間對我做了警示談話和停職處理,并督促我積極妥善地處理,?!蓖鮼喣羞€表示,因此次風波她的身份證和家庭地址遭到泄露,,對她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對我和我的家人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然而,,對于向她打去錢款的白血病患兒家長而言,,噩夢早已開始。
目前,,潘小偉仍在在北京繼續(xù)接受治療,,但由于錢款尚未追回,潘玉明實在無力買昂貴的外購藥,,只能暫停服藥,;北京的肝癌患兒汪星宇一家稱被騙了五十多萬元,導致錯過肝源無法移植,,生命垂危,;武漢的神母細胞瘤患兒父親橙子爸爸至今懊悔,他曾將王亞男介紹給幾個病友參與“配捐”,,現(xiàn)在他只能借錢還給病友,,他稱他本人被騙走的錢款仍無著落……
(為保護患兒隱私,文中潘玉明,、潘小偉,、林倩倩,、汪星宇均為化名)
澎湃新聞記者 衛(wèi)佳銘 實習生 代科卉
編輯:王慧文
關(guān)鍵詞: 配捐 慈善 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