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用這些拜年小知識,,給您“拜個晚年”
初七,,開工,!相信回到工作單位上的你一定聽到有同事說“給您拜個晚年”,。那么正月初幾過后拜年才是“拜晚年”,?“拜年”這種年俗文化又是何時開始形成的呢,?
“小年”過后“拜早年” 有心不怕“拜晚年”
作為中國傳統(tǒng)的年俗文化,拜年是人們辭舊迎新,、互相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已植根于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
初一天一亮,,拜年就開始了,。傳統(tǒng)民俗中,拜年的順序是從家里到家外,,首先是祭拜祖先,,人們獻上供品,燒香點燭,。隨后,,兒孫們按照輩分從小到大的次序輪流給長輩拜年。給長輩拜完了年,,同輩的兄弟姐妹之間,,也會說著吉祥話互相拜年。如果小孩子不小心打碎碗盆,,還要說一句“歲歲(碎碎)平安”,,以圖化解。
到了初二,,人們走出家門開始給親朋好友,、左右鄰居拜年;直到初五后就不拜年了,,轉(zhuǎn)為見面打招呼,,說聲“拜個晚年”。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陳連山接受采訪時表示,,“一般說來,,在前三天,該去拜年的對象都已經(jīng)拜得差不多了,;之后再去和稍微遠一點的親戚朋友拜年,;再往后,和其他人見了面打招呼,,就說聲‘拜個晚年’,。”可見,一般情況下,,拜年越早越好,,感情越深拜年越早。
與“拜晚年”相對,,大年初一前有“拜早年”的說法。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有人便覺得臘八節(jié)過后就可以說“拜早年”,。陳連山則認(rèn)為,這句俗語其實只是說從臘八節(jié)開始為過年做準(zhǔn)備,,這時距離大年初一還有一段日子,,“一般是在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也就是‘小年’之后可以說‘拜早年’,。”當(dāng)然,,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yīng)急或補救性質(zhì),,有諺語說,“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隨著時代變遷,,一些繁文縟節(jié)的拜年形式逐漸淡去,。但不論我們采用哪一種形式拜年,扎根的仍然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表達的仍然是中國人的情感維系,。正如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馮驥才所說:“人情味正是中國人最深的年味?!?/p>
“飛帖”拜年送祝福 年味延續(xù)至元宵
歲首朝賀,,古已有之。據(jù)史料記載,,早在南北朝時期,,親族之間便會在大年初一互相祝賀,據(jù)《荊楚歲時記》:“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于是長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賀?!彪S著時代發(fā)展,,拜年也不再局限于親族之間。明代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記載:“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p>
唐代的時候還發(fā)明了一種“拜年帖”,類似于今天的賀年卡,。宋代時,,這種拜年帖開始盛行。宋代周輝在《清波雜志》中說:“宋元祐年間,,新年賀節(jié),,往往使傭仆持名刺代往?!边@種名刺是用上面寫著受賀人的姓名,、居住地址和恭賀新年的吉利文字。倘或坊鄰親朋太多,,就遣仆人帶“名刺”去拜年,,稱為“飛帖”,各家門前貼一紅紙袋,,上寫“接?!眱勺郑魇⒎棚w帖之用,。
春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jié)日,,喜慶祥和的氣氛從臘月二十三日開始一直延續(xù)至元宵節(jié)。到了正月十二,,人們開始準(zhǔn)備元宵節(jié)的慶?;顒樱x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老舍先生曾在《北京的春節(jié)》里寫道,,“元宵(湯圓)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陳連山表示,,元宵節(jié)有很多習(xí)俗,,比如耍龍燈、舞獅子等,,這些活動已不局限于家庭內(nèi)部,、親友之間,而是擴大到整個村莊甚至多個村莊,,“過年從一開始只是與家人互相拜年,,到后面走親訪友,一直延續(xù)至所有人一起參與的元宵節(jié),,體現(xiàn)著地緣關(guān)系的不斷擴大,?!贝笮偷膽c?;顒訉⑦^年的熱鬧氛圍再度推向頂點,并為春節(jié)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元宵過后,,許多地區(qū)的年節(jié)也就結(jié)束了。
編輯:陳姝延
關(guān)鍵詞:拜年 拜晚年 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