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牛年,,說說北京的“?!钡貎?/span>
牛年到了,,翻開北京地圖,,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地名里有“?!弊值倪€真不少,。據(jù)北京市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所研究員王洪波介紹,,北京地區(qū)以牛命名的地名由來有三個方面:一是由動物交易市場而得名,,如牛街;二是因地貌形似牛的某種部位而得名,,如牛犄角胡同(今西牛角胡同)等,;三是來自傳說典故,比如牤牛橋,、牛王廟?,F(xiàn)如今,隨著經(jīng)濟(jì)發(fā)展和地名變遷,,很多曾經(jīng)的“?!钡貎阂呀?jīng)在地圖上消失不見了,但它們的“?!睔v史卻值得一說,。
牛街,傳說曾因種石榴得名“榴街”
王洪波說,,現(xiàn)在大家說起北京帶“?!弊值牡孛谝粋€想到的恐怕就是牛街了,。名氣最大的當(dāng)然也是牛街,,有一則將北京地名串在一起的對聯(lián)是這么說的:花市草橋鮮魚口,牛街馬甸大羊坊,。牛街是北京唯一以牛為名的大街,,如今這里回漢民族親密大融合,早已是北京穆斯林聚集居住地,,也是京城清真美食一條街,。
“牛街名氣大,來源于它本身歷史文化積淀非常深厚,?!蓖鹾椴ń榻B說。唐代幽州有一條繁華商業(yè)大街叫檀州街,,自后漢起就是古薊城連接?xùn)|西的重要通道,,也是北京最早最熱鬧的商業(yè)街。據(jù)史料記載,,檀州街附近歷史勝跡很多,,有燕角樓、牛街禮拜寺,、法源寺等,,現(xiàn)在的牛街就位于這條古老大街的附近。
牛街的名字演變非常有意思,。金代時,,牛街稱柳河村,,或柳湖村,因北京地處永定河中游,,水系分流于北京南,、北、中三個通道,,其南道分支涉及古代牛街西南部地區(qū),,低處經(jīng)常積水,楊柳成蔭,,猶如水鄉(xiāng),。有句古詩 “柳湖古寺市南頭,芳草間房處處幽”說的就是古牛街的風(fēng)景,。
當(dāng)時河道旁有一土崗地勢高聳,,公元十世紀(jì)左右(北宋、遼)時代,,有一些穆斯林在這里居住了,,他們在土崗兒上建起了一所小型禮拜寺,這就是牛街禮拜寺的開始,。到了元朝,,忽必烈為了修建元大都,把中亞的穆斯林工匠遷到了現(xiàn)在的牛街地帶,,逐漸形成了穆斯林文化,。元代是穆斯林比較多地進(jìn)入北京的時期,當(dāng)時新修的大都城內(nèi),,集中了官宦人家和富商大賈,,而包括牛街在內(nèi)的中都舊城,仍然是普通人的聚居地,。明代有部分來自江南的穆斯林也遷居牛街,,成書于雍正初期的牛街地方志書《岡志》中稱:“今燕都之回民,多自江南,、山東等省份分派來者,。”牛街民間流傳的“祖先是隨燕王掃北,,揪著龍尾巴來的”傳說,從另一方面印證了這一說法,。牛街也從這一時期開始,,成為北京回族最集中的居住地,直到今天,。
從明朝開始,,牛街的名稱又幾經(jīng)演變,。明朝時,牛街被叫作“岡上”,,據(jù)《岡志》記載:明,,宣武門之西南,地勢高聳,,居教人數(shù)十家,,稱曰“岡上”。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的張爵《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稱:“白紙坊,,五牌二十一鋪,,在新城廣寧門、右安門西南角有牛肉胡同,、大圣安寺,、小圣安寺、教子胡同,?!边@里的“牛肉胡同”就是今天的牛街,名字來源于這里有很多牛羊肉攤販,,即《岡志》所記載的“居民多屠販之流”,。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年)刊行的《宛署雜記》第五卷《街道》載,在白紙坊五牌二十一鋪有“禮拜寺街”,,即今牛街,。清初已有牛街之名,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日下舊聞》中,,開始出現(xiàn)“牛街”地名,。
據(jù)說牛街在歷史中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榴街”,因為早先聚居在這里的穆斯林喜歡種植棗樹和石榴樹,,所以他們就把東西走向的兩條長街叫做棗林前街和棗林后街,,把南北向的街叫做榴街。
關(guān)于穆斯林愛種石榴,,可以從石榴的外來史中找到依據(jù),。晉代《博物志》記載,“漢張騫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國榴種以歸,,故名安石榴?!钡珴h代文獻(xiàn)并沒有張騫帶回安石榴種子的記載,,美國東方學(xué)者勞費爾所著《中國伊朗編》認(rèn)為,石榴種子并不是張騫帶回的,而是逐漸移植過來的,,應(yīng)該是先傳入中亞和中國新疆地區(qū),,而后漸至中原。這也就能解釋為何穆斯林對石榴情有獨鐘,。
時間長了,,這里的人們說起“榴街”不如“牛街”順口,又因回民多從事養(yǎng)牛,、販牛,、屠牛和售牛肉等行業(yè),所以“榴街”就逐漸衍變成了“牛街”,。
不過關(guān)于“榴街”這一名字及其來源,,僅僅出現(xiàn)在一些民間傳說和口耳相傳中,正式的官方史料中則沒有明確的相關(guān)記載,。
“?!睔庀У暮?/strong>
除了牛街這一大街,北京的牛地兒必須要說說這“多如牛毛”的胡同,。對老北京舊胡同名比較了解的都知道,,舊時很多胡同名都是以動物命名的,比如猴尾巴胡同(今侯位胡同),、狗鷹胡同(今高臥胡同),、打狗巷(今大溝沿胡同)、豬營(今珠營),、豬市口大街(今珠市口),。
王洪波說,這其中,,以牛命名的胡同有不少,,如牛房胡同、牛蹄胡同,、牛角胡同,、牛犄角胡同、牛肉胡同,、牛血胡同,、牛油胡同、牛八寶胡同等,。與牛相關(guān)的,,主要還是取街巷胡同形狀,像牛角,、牛蹄,、牛毛之類,?!跋袷桥=呛?,其實以前不止一處,不過現(xiàn)在好多這種地名都已經(jīng)消失了,?!庇械氖且驗檠呕拿缗L愫某闪肆纛}胡同,,牛蹄跡胡同改成了留題跡胡同,;有的并入了鄰近胡同,例如西安門內(nèi)牛圈胡同,,八十年代初已并入了草嵐子胡同,。草嵐子原為明清御馬監(jiān)草料場,也就是為朝廷養(yǎng)馬存放牧草的地方,。北京有三條牛圈胡同,,一在西安門內(nèi),一在安定門內(nèi),,一在東四牌樓,,都是因為飼養(yǎng)牛的場所而得名;有的則被拆除了,,如牛八寶胡同,。
據(jù)王洪波介紹,北京的“?!钡貎合в幸粋€典型的例子叫牛血胡同,。在今天的地圖上,大家已經(jīng)找不到牛血胡同,,不過西城有個留學(xué)路,,它和出國留學(xué)可沒有一點關(guān)系,其實這里就是原來的牛血胡同,。明朝時,,因此地多宰牛戶而名牛血胡同,清代沿襲,。民國初年,,“血”音轉(zhuǎn)為“學(xué)”,改稱留學(xué)路,。從民國時期,,這條胡同就頗為繁華,有“小大柵欄”之稱,,現(xiàn)在還保存著比較有名的慶祥齋糕點廠,、洪記白水羊頭,、宮門口饅頭等店鋪。
此外,,牛錄胡同的名字也很有意思,。“牛錄名字中帶牛,,不過跟作為牲畜的牛沒有關(guān)系,,這是一個例外?!?2018年6月,,市規(guī)劃國土委官網(wǎng)信息顯示,西城區(qū)西長安街街道7條胡同正式發(fā)布了地名公告,,其中就包括西長安街南側(cè)的牛錄胡同,。
“牛錄”, 也寫作“牛祿”,,是滿語音譯,,意為射獸用的“大箭”。早期女真人為了提高狩獵的效率,,很早就建立起了一個行之有效的管理章程——從各部族里面抽出一些有名望的人作為每隊的首領(lǐng),,這些有名望的人可以統(tǒng)領(lǐng)這些族人一起行動。這就是早期的牛錄制度,,領(lǐng)頭的被稱為牛錄額真,,就是箭主的意思??梢?,早期的牛錄是一個基層管理單位,每個牛錄的人數(shù)并不統(tǒng)一,,隨著女真部落的逐漸壯大,,牛錄制度也漸趨完善,并形成體系,,一牛錄為三百人,。在努爾哈赤統(tǒng)治時期,為了方便管理和統(tǒng)治,,又建立了八旗制度,。
清朝朱一新《京師坊巷志稿》中寫到,在西長安街路南,,金朝遺剎雙塔慶壽寺南面,,有南小胡同曰回子營,夾道曰頭牛錄,、二牛錄,。今天的牛錄之名應(yīng)該就是來源于此,。
在清代朱一新的《京師坊巷志稿》中,和牛有關(guān)的地名不下20條,,有些是因為曾是牛圈,,或者宰殺、販賣牛肉,,最多的要數(shù)“形似牛角”這一類了,,在這20多條中就占了一半,,多稱牛角胡同,、牛角灣、牛犄角胡同,。
在西直門內(nèi)大街北側(cè),、新街口地區(qū)西南部曾有兩條牛角胡同,南面東西走向的是前牛角胡同,,北面東西走向的是后牛角胡同,,清朝時分別叫前牛犄角胡同和后牛犄角胡同。兩個胡同曲曲折折,,并且連在一起,,很像牛頭上長的一對牛角。這兩個胡同已于1990年拆除,。
五環(huán)里的其他“?!钡貎?/strong>
牤牛橋
在北京城內(nèi)還有一些與牛相關(guān)的地名,背后都有一段動人的傳說故事,。對北京古橋有過系統(tǒng)研究的梁欣立介紹說,,在德勝門外以北偏西,元代土城護(hù)城河上,,曾有座單孔的古石橋,,叫做“牤牛橋”。據(jù)說牤牛橋和明朝時從四川來到京城的僧人遍融有關(guān),。遍融和一般的僧人不同的是,,在他身邊一直有一頭大牤牛跟隨,幫他拖行李,,一路陪他跋山涉水來到京城,。梁欣立說,這個和尚在歷史上有真人,,現(xiàn)在宣武醫(yī)院對面的長椿寺就是遍融來到北京之后,,由皇家為他改建的(現(xiàn)為宣南博物館)。
據(jù)說,,遍融后來做了千佛寺,,也就是今天德勝門內(nèi)大石橋胡同拈花寺的首任方丈,,名氣很大。平時,,遍融在寺內(nèi)修持,,大牤牛就會馱一個大缽,到京北一帶募化供養(yǎng),,朝出暮歸,,從不間斷。沿途的人們都認(rèn)識這頭牛,,就把食材或其他東西放在缽里,,并且親切地稱它為“大牤子”。
一日,,牤牛募化回來,,走到土城的護(hù)城河畔,正臥地休息時,,忽然傳來了遍融圓寂的消息,,當(dāng)即淚如雨下,朝天大吼三聲,,滾地身亡,。大家都說這頭牛通人性,有佛緣,,真神牛也,。
僧人們在 “神牛臥化”的地方修了一座橋,橋欄上刻有牛形圖案,,命名為“牤牛橋”并將牤牛葬于附近,,另外還修了牤牛廟和牤牛墳。直到20世紀(jì)50年代以前,,拈花寺后院遍融遺像前仍有個銅制牤牛,,牛背上馱一銅缽,牛前還有一槽,。這也印證了傳說中牤?;壍膱鼍啊?/p>
明清,,這座橋是出閻家豁子(今牡丹園一帶)過小月河的必經(jīng)之路,。1970年花園路開通后,牤牛橋就棄置不用了,,上世紀(jì)80年代整治小月河時被拆除,。隨之被大家逐漸遺忘的,還有這感人的傳說,。如今,,牤牛橋的原跡位于元大都遺址公園內(nèi),,人們在那附近又修建了一座小橋。
牛作為農(nóng)耕時代與收成息息相關(guān)的動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古代民間百姓對牛深為敬之,各朝官府也多有禁止殺牛之律,。不僅如此,,牛的形象還很早就融入神話體系,不管是上古神獸夔,,還是老子的坐騎青牛,、通天教主的坐騎奎牛以及八大圣之首的牛魔王等,在各類宗教和神話體系中或多或少都會有牛的影子,。牤牛橋的傳說,,就是牛文化和佛教文化融合的一個例子。
牛王廟
早年東直門外,,有座牛王廟(亦稱春牛廟),廟就已經(jīng)荒廢了,。上世紀(jì)80年代此處建造大型立交橋,,初名牛王廟立交橋,后改稱三元立交橋,。據(jù)說牛王廟舊址就在橋下,。關(guān)于牛王廟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說原先牛王廟這片地區(qū)經(jīng)常有野獸出沒,,給人們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擾,。大家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用百獸之王——老虎把野獸嚇走,。真的老虎自然是不敢用也找不到的,,于是人們拿出一塊虎皮,讓家里的老黃牛披上,,并且在牛角插上了兩把令箭,。這方法果然起效,老牛立下汗馬功勞,,后來村民就為這頭黃牛蓋了一座牛王廟,。
另一種說法則和舊時的“打春牛”有關(guān),。打春牛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民俗文化,,在立春這日舉行,又稱為“鞭春”,。清朝時,,官府迎春鞭牛的春場,,在東直門外一里許,牛王廟則建在春場以北,。清人的《燕京歲時記》載:“……立春先一日,,順天府官員至東直門外一里春場迎春,立春日禮部呈進(jìn)春山寶座,,順天府呈進(jìn)春牛圖,,禮畢回署,引春牛而擊之,,曰打春……”
既然叫牛王廟,,那么,牛王又是誰呢,?牛王是中國民間信仰中保護(hù)牛類的免疫之神,,舊時農(nóng)家多供奉。據(jù)記載,,牛王名冉耕,,字伯牛,是孔子弟子,,主司耕牛疾病健康,。
除了立春這日,正月初五也是舊時人們祭牛王的日子,。為何選在正月初五這一日呢,?這就要說到古代的“看天占?xì)q”了。關(guān)于春節(jié),,有句俗語叫做:“頭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這句俗語里面的每個數(shù)字,,都代表了初一到初八的其中一天。有人說是西漢時期東方朔為了占卜新的一年各種物產(chǎn)的收成情況而設(shè),。據(jù)宋高承的《紀(jì)原·天生地植·人日》中記載:“東方朔《占書》曰:歲正月一日占雞,,二日占狗,三日占豬,,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溫和,為蕃息安泰之候,,陰寒慘烈,,為疾病衰耗?!币灿姓f法認(rèn)為初一到初八占?xì)q是根據(jù)女媧補(bǔ)天所造宇宙萬物的順序排的,。初五占牛,是漢族民間傳說中女媧造牛的日子,,又稱牛日,,郊區(qū)農(nóng)民要在這一天祭牛王,求耕牛平安,。
從前,,離牛王廟舊址很近的太陽宮一帶的農(nóng)民多是以種菜為生的。因為這里土壤良好,,且近壩河,,水資源豐富,適宜種菜,。這里的農(nóng)民除種菜供自家食用外,,還常年為城里送菜,是京城著名的老菜鄉(xiāng),。這里建有牛王廟供奉春牛,,包括打春牛、正月初五祭牛的風(fēng)俗,,都是農(nóng)耕文化的遺產(chǎn)。如今,,隨著城市發(fā)展,,農(nóng)田變少,這些民俗痕跡也就漸漸消失了,,牛王廟也早已被人們所遺忘了,。
本版文/本報記者 陳品
編輯:陳姝延
關(guān)鍵詞:胡同 牛街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