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老舍的世界與世界的老舍
部分老舍作品外文譯本
2014年,老舍《四世同堂》英文原譯稿在美國被發(fā)現(xiàn),小說第三部分《饑荒》中遺失的部分被回譯為中文,,上海東方出版中心等相繼推出《四世同堂》完整版,,再次引發(fā)人們對老舍作品海外傳播與研究的關(guān)注,。
老舍不僅在英國,、新加坡、美國,、蘇聯(lián),、日本等國留下了親切而富有影響力的足跡,其作品也因鮮明的民族性,、現(xiàn)代性被翻譯成數(shù)十種文字,,在全世界廣泛傳播。
20世紀30-40年代:
走進英美世界
老舍是較早走出國門的作家,。1924年至1929年,,老舍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中文講師,期間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他用小說《二馬》告訴中國讀者英國人和倫敦的形象,,倫敦也因這位中國作家的到來而永遠記住了他:2003年,英國遺產(chǎn)委員會為老舍位于倫敦圣詹姆斯花園路的故居鑲上陶瓷制成的藍牌子,,上面寫著“老舍,,1899-1966,中國作家”,,作為永久的紀念,。
在倫敦期間,,老舍幫助艾支頓翻譯《金瓶梅》,在東方學院做“唐代的愛情小說”講演,,編寫了一套在世界上廣為流行的漢語教材《言語聲片》……倫敦于1946年出版了伊文·金英譯本《駱駝祥子》,,開始了老舍作品在英國傳播的歷程。
老舍在海外的傳播以英國為起始,,但在英國并未興起“老舍熱”,。世界“老舍熱”的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上世紀40年代的美國。1939年,,翻譯家高克毅首次把老舍介紹到美國文學界,。1944年,翻譯家王際真首次把老舍小說翻譯到美國,。1946年4月至1949年9月,,老舍赴美國講學,,提高了其人其作在美國的知名度,。他與浦愛德合作翻譯《四世同堂》第3部《饑荒》,與郭鏡秋合譯《鼓書藝人》,,這些譯本和《離婚》英譯本等一道,,讓美國讀者得以熟知這位中國作家。尤其是伊·文金翻譯的英譯本《駱駝祥子》1945年在美國出版后,,次年即再版,,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暢銷書?!恶橊勏樽印吩诿绹霓Z動,,也帶動了其他西方國家對老舍的關(guān)注,瑞典,、法國,、捷克、波蘭,、匈牙利,、蘇聯(lián)、德國等國也紛紛推出譯本,。
20世紀50-70年代:
在日本蘇聯(lián)形成熱潮
第二次世界“老舍熱”以上世紀50年代的日本,、蘇聯(lián)為主體。日本是世界傳播老舍作品最早的國家之一,,1939年就有《大悲寺外》的日譯本問世,,上世紀40年代陸續(xù)翻譯出版了《小坡的生日》《趙子曰》《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同期還有十余篇介紹評論老舍與《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的文章發(fā)表,。到了上世紀50年代初中期,,老舍作品在日本的傳播與研究形成熱潮:《四世同堂》《老張的哲學》《離婚》《龍須溝》等一大批小說,、戲劇作品被譯成日文出版,并有《老舍論》《老舍年譜》等一批高質(zhì)量論著問世,。
在蘇聯(lián),,上世紀50年代老舍的三次訪問,使他成為當時最受關(guān)注的中國作家之一,。短短幾年,,蘇聯(lián)共出版了近30部老舍作品,包括1953年的《中國作家短篇小說選》,,1956年的《老舍短篇小說,、劇本、散文選》,,1957年的兩卷本《老舍文集》,。大批翻譯成果帶來了豐厚的研究。據(jù)統(tǒng)計,,僅1953年至上世紀80年代末的30多年間,,蘇聯(lián)共發(fā)表、出版了老舍研究論文,、論著約120篇(部),。
世界第三次“老舍熱”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興起的。1960年至1979年,,在各類報刊發(fā)表的有關(guān)老舍的文章約80余篇,,顯示出“老舍熱”的特點:一是對老舍人格精神的贊賞和對老舍的悼念;二是對老舍文學思想,、創(chuàng)作道路的綜合研究以及對《二馬》《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四世同堂》等的評論,。
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末:
廣泛傳播 大放異彩
20世紀80年代至20世紀末,歐美,、日本及東南亞等國興起了第四次世界“老舍熱”,,此次“老舍熱”的特點,一是老舍作品翻譯傳播范圍廣,,涉及2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以《駱駝祥子》為例,形成了多達20余種不同的文字譯本,,僅日文譯本就有10種以上,。1981年至1983年,日本學研社出版了《老舍小說全集》(共10卷本),;1984年,,全日本老舍研究會成立。在美國,,至1981年,,《駱駝祥子》又有3個譯本面世,;在韓國,上世紀80年代以來,,僅《駱駝祥子》譯本就有5種,;泰國也有《駱駝祥子》泰文版本。
二是老舍研究深入展開,,研究隊伍擴大,,成果豐富多彩。日本從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發(fā)表有關(guān)老舍的論文,、小傳、年表,、訪談等文章400余篇,,出版老舍年譜10余種。日本老舍研究資深專家伊藤敬一還首倡“老舍學”,。日本學者中山時子主編的百科全書式的《老舍事典》,、柴坦芳太郎的《老舍與中日戰(zhàn)爭》、伊藤敬一發(fā)表的15篇有關(guān)老舍小說,、戲劇的系列論文等研究,,顯示了日本學派重實證、求精細的研究特點,。在蘇俄,安季波夫斯基的《老舍的早期創(chuàng)作:主題,、人物,、形象》、博洛京娜的《老舍戰(zhàn)爭年代的創(chuàng)作(1937-1949)》,、司格林的《偉大的幽默大師》,、謝曼諾夫的《論老舍的話劇》、羅季奧諾夫的《老舍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中的國民性》等,,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老舍研究系列,,凸現(xiàn)出蘇俄學派從社會學視角研究老舍的宏觀大氣。在美國,,有王德威的博士論文《現(xiàn)實主義敘述的可能性——茅盾和老舍的早期小說研究》,、陶普義的專著《老舍:中國講故事大師》、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對老舍早期小說藝術(shù)成就的獨特審視,、李歐梵的《老舍〈黑白李〉的心理結(jié)構(gòu)解讀》等,,顯示出美國學派老舍研究方法多樣、視角新穎,、注重從審美入手的特點,。德國的凱茜對老舍作品女性形象的研究,、格哈德·羅德對《茶館》的論述,法國的保羅·巴迪對老舍小說的文化史,、風俗史的探討,,波蘭漢學家斯烏普斯基的《老舍小說分析》,匈牙利冒壽福的博士論文《〈駱駝祥子〉中所運用的語言》,,新加坡王潤華的《老舍小說新論》等,,是海外老舍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新世紀以來:
戲劇演出帶火老舍作品
新世紀以來的世界“老舍熱”呈現(xiàn)了老舍作品改編與演出的新景觀,。
早在上世紀50年代中期,,日本即將《駱駝祥子》改編成名為《一個名叫駱駝的人》的廣播劇在東京電臺廣播,使得祥子,、小福子的名字家喻戶曉,。2002年11月,京劇《駱駝祥子》在日本演出7場,,場場爆滿,;2015年9月,中國原創(chuàng)歌劇《駱駝祥子》意大利巡演,,受到意大利廣大觀眾熱烈好評,。
尤其是話劇《茶館》的演出,創(chuàng)造了世界級的“《茶館》熱”,。1980年,,《茶館》赴西德、法國,、瑞士進行了為期50天,,巡回15個城市的訪問演出,掀起了歐洲“《茶館》熱”,,被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跡”,。1983年,《茶館》在日本演出,,掀起了日本第三次“老舍熱”,。1986年4月《茶館》在加拿大演出12場,6月在新加坡演出6場,。
新世紀以來,,《茶館》的魅力在歐美國家經(jīng)久不衰。2005年8月,,《茶館》在美國華盛頓,、舊金山、休斯頓、洛杉磯,、紐約5座城市的16場演出,,再次掀起美國的“老舍熱”。2016年,,《茶館》又一次在加拿大演出,。除了經(jīng)典版的《茶館》外,孟京輝執(zhí)導的先鋒戲劇《茶館》自2018年10月在烏鎮(zhèn)首演后,,開啟了德國,、法國、北美等地的世界巡回演出,,同樣受到廣泛關(guān)注,。可見,,《茶館》在國外演出,,不僅掀起了老舍在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傳播與研究熱潮,更將老舍的戲劇融入世界三大演劇體系中,,凸顯了老舍戲劇無限的藝術(shù)魅力,。
從走出國門開始,老舍的海外傳播與研究歷經(jīng)近百年歷史,,歷久彌新,,凸顯了老舍及其創(chuàng)作長久的生命力。
(作者系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圖片由老舍之女舒濟提供,。)
編輯:陳姝延
關(guān)鍵詞:老舍 世界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