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文化>資訊
真·寶藏節(jié)目回歸,!明星甘為它做配角?
“我們依舊是個年輕的節(jié)目,,我們到底有多年輕?”
“上下五千年,!”
時隔兩年,,大型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第三季正式開播,9座中華文明歷史文化遺產(chǎn),、27件國之瑰寶重磅亮相,,更有多位明星和博物館館長加盟……
真·寶藏節(jié)目回歸,,你看了嗎?
國寶背后,有這些不為人知的歷史
在《國家寶藏》第三季的第一期,,節(jié)目組為觀眾揭曉了一個藏了3年的“小彩蛋”,。
從第一季開始,《國家寶藏》Logo上的“藏”字就讓人印象深刻,,這個藏在“藏”字中的器物,,就是節(jié)目介紹的第一件國寶——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
公元1420年至2020年,,紫禁城已經(jīng)走過整整600年的歷史,,而這件文物正好見證了紫禁城建成時的重要時刻。它通體繪有翻轉(zhuǎn)的海浪和山形,,寓意福山壽海,、江山永固,之所以能隨著明成祖朱棣一起來到紫禁城,,或許也是取了其中的安定(鼎)之意,。
每一件文物的誕生,,背后都有一段厚重的歷史。這尊鼎式爐產(chǎn)于景德鎮(zhèn),,景德鎮(zhèn)的青花瓷享譽海內(nèi)外,,但要燒造出如此高飽和度的藍色,需要依靠進口的青料——蘇麻離青,。
節(jié)目中,,演員靳東在它的“前世傳奇”中出演明代著名航海家、外交家鄭和,,紫禁城建成時多國使團來訪,,他發(fā)現(xiàn)了一位中亞國家使節(jié)的異樣,最終成功用瓷器外交化解了一場危機,,道出“天下安定,,重在合作,齊心協(xié)力,,守望相助”的大國胸懷,。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故宮博物院展出的第二件國寶,是清乾隆時期的金嵌珍珠天球儀,。
金嵌珍珠天球儀的外形十分精美,,它的底座造型是9條龍,球面鑲嵌了上千顆珍珠,,相當于一顆立體的星圖,,每一顆珍珠代表了一顆星星,珍珠越大,,所代表的星就越亮,。
中國是天文學起步最早的國家之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黎耕舉了一個例子,,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公元1680年發(fā)現(xiàn)了哈雷彗星,,并發(fā)現(xiàn)它每隔約76年會回歸一次,但翻閱中國的古代歷史文獻,,從秦始皇七年直到清宣統(tǒng)二年的兩千多年間,,29次哈雷彗星回歸的記錄居然一次都沒有少。
節(jié)目介紹的第三件國寶,是紫禁城的正門——午門,。在明代,,官員凌晨三點就要在午門外等候上朝,平日里,,中門是專屬皇帝的通道,,但也有例外,科舉殿試那一天,,狀元,、榜眼、探花三位可以從中門走一回,,這也是文人們最向往的一刻,。
它的“前世傳奇”,演繹的是大才子楊慎因直言而遭遇“午門廷杖”的故事,,午門見證了他一生最榮耀與最屈辱的時刻,,同時也見證了中國文人士大夫的錚錚鐵骨。
看國寶故事,先看明星飆戲
開播三季,,《國家寶藏》的高口碑,,不僅在于國寶的精美,更在于形式的“新”,。
“我知道,,可能現(xiàn)在的我們沒辦法看到更多的星空,但是在一百年,、一千年后,,我們一定會看到更廣闊更廣闊的宇宙?!毖輪T張子楓在節(jié)目舞臺上堅定地說道,。
她飾演的清代女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王貞儀精通天文地理,,曾撰寫出《月食解》《勾股三角解》《德風亭初集》等等作品,,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星河。
不同于過去砸錘子式的鑒寶類文物節(jié)目,在《國家寶藏》里,,觀眾能看到由老中青三代的明星“飆演技”,,比如王凱變身“戲精”乾隆被王羲之和黃公望瘋狂吐槽,撒貝寧變成秦朝的一名基層法官,,上演“秦朝版《今日說法》”……
但在節(jié)目中,,明星統(tǒng)統(tǒng)都是配角,段奕宏曾在現(xiàn)場直言:“這個節(jié)目最大的主角一定是文物不是明星,,我要做的就是用演員擅長的方式幫助大家了解文物,。”
除了明星來當國寶守護人,,《國家寶藏》還請到了多位博物館館長“坐鎮(zhèn)”,,講述文物發(fā)掘與守護的故事。
第一季有《千里江山圖》、石鼓,,第二季有《上陽臺帖》,、金甌永固杯,如果說前兩季節(jié)目希望做的是讓博物館的文物“活起來”,,第三季則將目光放得更遠,,將目光轉(zhuǎn)向了歷史文化遺存。
譬如600年的紫禁城、933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蘇州古典園林,、1300年的布達拉宮、1654年的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陵,、2500年的孔廟孔林孔府、3200年的三星堆,、3300年的安陽殷墟……
總導演于蕾曾介紹,,九座歷史文化遺產(chǎn)選擇的邏輯是,“希望把我們表達的維度拓展到整個人類文明的長河里,,看中華文明到底為世界貢獻了什么”,。
文物有過去,更有今生和未來
文物是歷史文明的載體,,但它們并非永遠凝固在昨日的輝煌中,,文物不僅連接著歷史與博物館前的游客,還會對當下和未來產(chǎn)生影響,。
比如,,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了給無法移動的古建筑留下檔案,,曾有一批研究員努力展開北京城中軸線測繪工作,。
他們每天身在高空,仔細地測量建筑的每一個部位,,一干就是四年,,最終完成704張圖紙,為后世留下一套完整的中軸線古建筑測繪圖,。
再如,,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們發(fā)現(xiàn),與紫禁城同歲的明永樂青花海水江崖紋三足爐,,其實還有個不夠漂亮的“孿生兄弟”,,景德鎮(zhèn)陶瓷考古研究所用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才將深埋地下的破碎瓷片修復起來,。
在過去三十年的挖掘過程中,,工作人員們面對的是六千多箱、幾十噸瓷片,,他們從成千上萬件碎瓷片中大浪淘沙,、歸納分類,,為修復傾盡心血,幫助文物找回身份,。
而在紫禁城矗立了幾百年的午門,,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故宮最大的臨時展廳,,向全世界的觀眾展示著海納百川,、交流互鑒的中國情懷,。
一代一代人的守護,、研究、宣講,,讓這些文物得以流傳,,更讓這些凝結(jié)在文物中的文化氣韻、精神得以傳承,。
如節(jié)目所說:“回望歷史,,支撐5000多年中華文明延綿至今的,是植根于中華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基因,。而每一件文物都是一個記錄文明的基因密碼,,每一座博物館都是一座傳承文明的基因?qū)殠臁,!?/p>
所以,,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好好認識一下它們?(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節(jié)目 文物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