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資訊
從困難家庭到種養(yǎng)大戶
貧困戶老黃的七年之變“老黃,,又有人來買鴨了,今年再多養(yǎng)點,,多進賬?!薄昂绵?!”10月27日,江西省宜春市靖安縣水口鄉(xiāng)桃源村貧困戶黃家金樂呵呵地應著駐村第一書記胡德云的叮囑,。從吃穿都困難的貧困戶,,到現在的種養(yǎng)大戶,黃家金用7年時間,,實現了可喜的轉變,。
今年58歲的黃家金是水口鄉(xiāng)桃源村低保戶,妻子天生聽力障礙,,兒子因幼時高燒導致殘疾,,生活的困苦讓他一度意志消沉。
2013年底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黃家金的生活逐漸得到改善,。“老黃,,不為自己,,也要為兒子想想。現在不多掙點錢,,以后兒子咋辦?”幫扶干部羅斌多次上門與黃家金談心,,宣傳扶貧政策,,激發(fā)他的脫貧斗志。
羅斌的關心讓黃家金感受到了溫暖,,重拾起生活的信心,。2014年,,黃家金租了20余畝農田種植水稻,并發(fā)展起雞鴨養(yǎng)殖,,羅斌特地自掏腰包為其購買了100只鴨苗,。
然而,由于缺乏經驗技術,,黃家金跌過跟頭,。養(yǎng)鴨需要經常對鴨棚進行消毒,黃家金從未消毒,,導致鴨子呼吸道感染,,最后只剩下幾十只。黃家金大受打擊,,卻也因此認識到技術的重要性,,在羅斌的幫助下,他找到縣里的獸醫(yī)求教,。2016年,,黃家金重整旗鼓,購買了200只鴨子,。這次,,他不僅養(yǎng)殖技術提高了,更是三天兩頭往鴨棚跑,,終于提高了鴨子的成活率,。由于采用稻谷飼養(yǎng),黃家金的鴨子品質好,,頗受市場歡迎,,加上駐村工作隊幫忙銷售,銷路不愁,,平均4個月左右就可以出籠一批,,養(yǎng)殖發(fā)展得越來越好。
在種植水稻上,,黃家金曾經也吃了一些苦頭,。水稻育秧期為30天左右,逾期會導致減產,。剛開始種水稻時,,黃家金沒掌握生長規(guī)律,每天睡到早上7點才去插秧,,結果育秧期快結束了,,還有大片田沒插完。沒辦法,,只好花錢請人幫忙,。此后,,黃家金上了心,每天早上6點不到就跑到田里查看水夠不夠,,稻子有沒有長蟲,。依靠堅定的致富信念和勤勞的雙手,加上產業(yè)獎補等扶貧政策,,黃家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于2016年順利脫貧。
為幫老黃進一步壯大種養(yǎng)產業(yè),,2018年9月起,,駐村工作隊為其申請了每年5萬元的小額信貸,有了錢,,黃家金的手腳放得更開了,。2020年,黃家金租賃的水稻田面積擴大到61.5畝,,實現收入8.6萬元,,雞鴨養(yǎng)殖實現收入3萬元。周邊不少村民看在眼里,,來向他求教,;黃家金毫不保守,總是熱情傳授種養(yǎng)技巧,,在他心里,,黨和政府在他最困難的時候拉了他一把,他也要把這股溫暖的力量傳遞下去,。
“想起以前,,就像做了一場夢。越干越有勁,,以后的好日子還長著呢,!”站在自家金黃的稻田里,黃家金的臉上寫滿了憧憬和希望,。
《 人民日報 》( 2020年10月29日 13 版)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貧困戶 第一書記 低保戶 聽力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