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人物對話 人物對話
心底的那束光——記四川省扶貧開發(fā)局派駐干部張欽城
人這一生的命運,心,,一直是一種牽引,。你一路的曲折順直,,你一生的苦樂悲喜,,心,,都將微妙地牽引著你命運中的每一個起承轉合,,一點點成就或消磨著你,。有的人心里向著光,,他要努力讓自己活成一束光,,這是他對自己的一種責任和使命。因為這光,,將使他未來的道路越走越明晰,,也因為這光,將在前進的道路上溫暖和照亮到他人,,而他覺得只有這樣,,才是沒有辜負這來之不易的一生。
張欽城在他引進的草莓園區(qū),,查看草莓的生長,。
從“心”出發(fā)
張欽城2003年冬季入伍,,東莞市虎門鎮(zhèn)當兵,于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服役2年,。新兵訓練夠苦,,可當領導問他愿不愿當班長,他不假思索地點頭,?!鞍嚅L”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和奉獻,也意味著更大的鍛煉和成長,?!板憻捄统砷L”是他當兵的心志。而作為班長的培養(yǎng)對象,,之后的集訓竟長達8個月,。虎門這地方“長夏無冬,、光照充足”,,火辣辣的日頭下,真是個戶外訓練的好地方,。
他三十出頭,,中等偏高身材,身體健實得像株柏樹,,而他膚色白皙,,面孔又是俊秀的。這個家境十分優(yōu)渥的青年,,卻是經(jīng)歷過艱苦訓練,、能吃大苦的人。
從部隊回地方后,,2006年,,他進入四川省級扶貧部門工作。2017年10月,,他主動向單位(四川省扶貧開發(fā)局)請纓,,投身脫貧攻堅一線。他先后被派往涼山州昭覺縣特布洛鄉(xiāng)呷租卡哈村,、灑拉地坡鄉(xiāng)爾打火村參加駐村幫扶工作,,其中在爾打火村呆的時間最長,且任第一書記,,至今兩年有余,。
張欽城又一次按照自己的心志出發(fā),定位自己的人生軌跡,。
2018年,,剛到爾打火村任第一書記不到一個月,,張欽城清楚地記得那年7月14日,當?shù)赝话l(fā)歷年罕見的洪水,。此前,,因家里孩子得了肺炎,久治不好,,他本請了一個星期的探親假,,打算回家看看孩子。此時,,他毅然決定留下,,與村兩委一起奮戰(zhàn),組織村民緊急投入抗洪救災,,轉移人員物資,,筑強堤壩,挖渠泄洪,。他兩天兩夜未曾合眼,,戰(zhàn)斗在防洪搶險一線,與村里干部們一道,,保護了群眾的生命,,拯救了大批牲畜和物資,挽救了40萬元個人和集體財產(chǎn)損失,。
張欽城在工作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
在這次抗洪搶險時,,他觀察發(fā)現(xiàn),,洪水溢出堤壩,主要是由于村里兩處木橋橋面修得過低,,擋住了上游大水沖下來的枯木雜物,,形成河流堵塞、水位抬高所致,。
于是他積極聯(lián)系昭覺縣扶貧開發(fā)局,,為村里爭取到重建橋梁的資金。他帶著村干部們和專業(yè)人員一道,,認真規(guī)劃橋梁建設,,組織工程實施,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僅花了7萬余元,便修建了兩座高大結實的鋼筋水泥橋,,且經(jīng)歷了2019年和2020年暴雨洪水的考驗,,有力保障了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用“心”付出
省扶貧開發(fā)局是爾打火村的幫扶單位,2018年底,,單位以購代捐訂購了一批村里的農產(chǎn)品,,土豆、蕎麥面,、苦蕎茶,、牛羊肉、草莓等,,近10個品種,,工作自然落到了本就在該村掛職的張欽城頭上。
這事挺急,,要一周之內完成,。他第一次接觸這事,村里也沒有一次性向外地賣出過這么多品種的農產(chǎn)品的經(jīng)驗,,一切都要靠他自己,。部隊練就的優(yōu)良素質還在,他頭腦清晰,,行事果斷,,立馬組織人員,按照訂購清單,,收購,、分揀、稱秤,、買真空袋,、包裝盒……他下意識地想道,這是為自己幫扶的貧困村盡力,,是為自己單位扶貧工作出力,,而最終是為貧困群眾效力,這一單下來,,就能讓村里老百姓直接增收7萬余元,。他不覺渾身是勁兒,對這項臨時的緊急工作投入極大的熱忱,。他連續(xù)奮戰(zhàn)6天6夜,,終于將物資配齊,包裝好,,一切準備就緒,。
他聯(lián)系好司機,12月28日一大早,,便興沖沖地向成都進發(fā),。此時車窗外漫天飛雪,,他輕松的外表下,卻時時懸著一顆心,,眼睛緊盯著前方路面,。大涼山,這樣的冰天雪地,,開車可不能掉以輕心,。
村里每每有這樣大宗物資進出時,他都要親自去押運貨物,。他是個責任心很重的人,,他知道,這里除了冰雪路面,、道路陡峭的危險,,有時還會遇到“碰瓷”訛詐、夜里留宿時被偷盜的風險,,這些都不得不防,。
下午4點,他們順利到達成都,,可白天大貨車限行,,只能晚上10點以后進城,無奈在郊區(qū)等了足足6個鐘頭,,到晚上10點才敢往城里開,。那晚11點過,到達單位后,,便開始卸貨,,照單清點,干完這一切已是次日凌晨兩三點鐘,。
他第一次感覺自己那么累,,又第一次心里有種莫名的歡愉,這也是他第一次如此扎扎實實地在勞動中迎接新年,。
他除了對接本單位以購代捐,,還主動聯(lián)系其他機關單位,推進消費扶貧深入開展,,一年多,,此項收益近20萬元。
扶貧之事無關乎大小,,而在乎持續(xù)點滴的付出,,在乎心底能找到那束光源,并用“心”去點亮它,這光,,能帶給自己和他人溫暖與快樂,。
以“心”相交
爾打火村位于昭覺縣西南,,距縣城37.5公里,,平均海拔2620米,冬長夏短,,晝夜溫差大,,山多地少,屬典型二半山區(qū),。2013年全村489戶1896人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3戶,貧困人口366人,,貧困發(fā)生率高達19.3 %,。雖然該村于2016年底實現(xiàn)了貧困村退出,全部貧困人口脫貧,,但這里地處深度貧困地區(qū),,落后的生產(chǎn)生活面貌才剛剛發(fā)生改變,鞏固脫貧成效的任務仍然十分繁重,,仍需不斷付出艱苦的努力,。
村里500來戶人家,分散在方圓20多平方公里的山尖溝地,。剛到爾打火村的頭一個月,,他每日的工作便是在村干部或村長的陪伴下,走訪各家各戶,,尤其是村中貧困戶和特殊困難家庭,。每天天亮啟程,深夜才回到住地,。
不久,,皮膚白皙的他也變得本地人似的,黑亮黑亮的,,地道的成都話也開始走了調,,不自覺地夾雜起彝族腔來,這讓老百姓聽了既覺得好笑,,卻更覺親切,。
漸漸地,村里人熟悉了他,,大事小事解決不了的,,也都主動來找他,幫著謀劃謀劃,想想辦法,。彝族同胞很重感情,,經(jīng)歷過一些事后,更是將他當成過命的親人,。
一天,,年輕的洛古日且正在犁地,犁鏵意外翻碎了一塊埋藏在土里的玻璃,,尖銳的玻璃碎片飛濺起來,,插入日且的眼球,頓時疼痛難忍,,鮮血直流,。一旁勞作的父親看見,著急地扶起兒子,,疾步趕到鄉(xiāng)衛(wèi)生院,,可衛(wèi)生院哪有法子,催他們趕快到大醫(yī)院去,。父子倆又先后到了縣,、州醫(yī)院,可都說無法醫(yī)治,。在這絕望的時刻,,他們想起給村支書打電話求救,村支書自知無力解決,,趕緊聯(lián)系到張欽城,。
他一聽這情況,時間緊迫,,刻不容緩,,即速開車趕來。一路上,,他一邊詢問自己周邊的親朋好友,,看有沒有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的熟人,同時他也聯(lián)系了自己單位省扶貧開發(fā)局的領導和同事們幫忙,。他心里想,,傷到眼睛這么嚴重的事,無論如何,,一定要找最好的醫(yī)院治療,。
接到洛古父子后,他們沒有絲毫耽誤,,直接開往成都,。
路行至一半,,好消息來了,日且今天就可以住進華西醫(yī)院眼科了,。張欽城太高興了,,日且的眼睛有救了。他同時又有一點不敢相信,,這么快,,就能讓日且住上醫(yī)院。平日他自己生個病,,都不敢去華西這種大醫(yī)院,,因為病人太多,,有的病要等幾個月才能排上號,。
后來他知道,這事是自己單位領導幫了大忙,,還有華西醫(yī)院領導,,他們聽說是涼山州的貧困群眾遇到了急癥,立馬就開出了綠色通道,。日且手術后,,省扶貧開發(fā)局了解這事的領導和同事們也去看望了他,并自掏腰包,,送去了幾千元的慰問金,。
日切手術很成功,張欽城可算松了口氣,,那片碎玻璃扎得太深,,差點傷及大腦,如果救治不及時,,可能性命都有危險,。
一個星期后,日且便出了院,,目前他的眼睛已完全康復?,F(xiàn)在,洛古家的人一見到張欽城,,就像見到親人般,,日且更是哥哥長哥哥短地,叫得親熱得很,。
為使村里群眾加快融入現(xiàn)代文明,,張欽城從幫助貧困戶打掃衛(wèi)生開始,示范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宣傳禁毒防艾知識,,深入解析毒品艾滋病危害及防范,;宣講控超保學的意義,提高村民計劃生育和接受教育的意識,;宣揚移風易俗思想,,提升鄉(xiāng)親們思想道德面貌;著力開展感恩教育,,引導群眾“感黨恩,,跟黨走”的自覺意識。
同時,,他還利用農民夜校為村民們系統(tǒng)地反復地講解這些知識,,內容生動豐富,其中還包括疾病防治控制,、致富知識技能,、“互聯(lián)網(wǎng)+”綜合信息平臺運用,以及防火,、防震,、防汛知識等,注重從各方面全方位宣傳教育,,幫助村民們盡快實現(xiàn)社會文明的時代跨越,。
用心底的光,去溫暖這片土地
脫貧致富,,就是要讓貧困群眾穩(wěn)定增收,,怎么增收?張欽城記得降初局長(省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fā)局局長)說過:增收必須要有“一條龍”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就業(yè)是龍頭,,產(chǎn)業(yè)是龍胸,,公益崗位是龍腹,社會保障是龍尾,,四個部位都要舞起來,,才能實現(xiàn)貧困群眾穩(wěn)定增收,而其中就業(yè)是第一位的,。
只有讓貧困群眾就業(yè),,實現(xiàn)穩(wěn)定增收,才能使脫貧具有可持續(xù)的內生動力,。如何把就業(yè)和產(chǎn)業(yè)關鍵部位舞起來,,幫助貧困群眾致富?張欽城借鑒了外地脫貧經(jīng)驗,,考察了當?shù)厣a(chǎn)種植條件和周邊市場,,他萌生了種植草莓的想法,。
當他得知縣上也正有意引進草莓種植時,他欣喜地找到縣農業(yè)農村局,,爭取到他們的支持,,協(xié)調了70多家農戶320畝土地種植草莓,每畝土地每年流轉費500元,,并吸納了120多個村民到園區(qū)務工,,每人務工費1年1.5萬余元,促進村民穩(wěn)定增收200多萬元,。
漸漸地,,爾打火村的草莓有了名氣。2019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xié)主席汪洋在涼山州調研脫貧攻堅工作,他來到了昭覺縣爾打火村草莓產(chǎn)業(yè)園區(qū)視察,,在聽取了基地負責人的匯報后,,他豎起了大拇指,連說:“好,,好樣兒的!”這極大地鼓舞了張欽城一幫扶貧隊員們和當?shù)乩习傩沾蜈A脫貧攻堅戰(zhàn)的信心和決心,。
他與村干部們再接再厲,,多渠道爭取支持、發(fā)展產(chǎn)業(yè),。在昭覺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引進了生態(tài)循環(huán)農業(yè)產(chǎn)業(yè)園,配合縣上建設800畝蔬菜基地,;在省扶貧開發(fā)局和省保密局等單位支持下,,幫助村上發(fā)展西門塔爾牛養(yǎng)殖;在省委農工委的支持下,,村上修建了綜合服務站及4間凍庫(在滿足自身存放需求后,,多余的空間用來出租增收)。
2019年,,爾打火村收入達1498萬元,,其中村集體經(jīng)濟收入17萬元,人均純收入7000多元,,預計2020年底將接近1萬元,。
張欽城與村干部和群眾們一道,共同團結奮斗,,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建設,、地質災害搬遷,以及控輟保學,、禁毒防艾,、計劃生育、移風易俗等方面,,也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昭覺的1000多個日夜,他翻越了千山萬壑,,由心出發(fā),,一路走來就不想停下腳步。
彝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擁有古老的民族智慧,,對異鄉(xiāng)的張欽城來說,充滿了獨特的異域魅力,。他想著,,等到攻堅戰(zhàn)勝利了,有時間了,,要好好學習研究一番這里的歷史文化,。他仰起頭,瞇著眼看著天上的太陽,,陽光仿佛也是古老而寬厚的,,它抵達每一朵細花、每一粒微塵,、每一個生命,。“太陽下的子民,,應是同一的幸福,。”他想著,。太陽映照著他的瞳孔,,閃閃地,直達心底,。他心底的那束光也瞬間更亮了,,前行的路仿佛也更清晰了,他要盡自己的力量,,散發(fā)全部的光,,來溫暖腳下的這片土地,這里,,有無數(shù)個“他”正為此而奮戰(zhàn),,這里,,正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幸福而美麗的變化。(圖/文 羅薇)
關鍵詞:心底的那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