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教育>教育·聲音
讓孩子做個普通娃,,怎么那么難,!
近年來,“雞娃”成風,天才少年,、天才少女不斷刷屏,家長們揮金如土,買不起天價學區(qū)房,那就奔波于高價培訓班,打著雞血為孩子安排各種學習和活動,讓孩子不斷拼搏,讓自己不斷學習,“娃累媽更累”,。有人不禁發(fā)問:讓孩子做個普通娃,怎么那么難!
錯過敏感期,就像錯過幾百億?
隨著電視劇《三十而已》熱映,網上由“多才的海淀媽媽”和“多財的順義媽媽”延續(xù)的“雞娃”討論熱度不減,“雞娃”已成當下家長普遍做法,。
“我身邊認識的大多家長都給孩子報班,我肯定也要報,?!焙D鲜『,?谑心持攸c中學孟姓語文老師說,孩子不學,難道整日待在家里打游戲?
閱讀過大量育兒書籍的??趮寢審埮空f,一些研究認為,幼兒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敏感期,抓住孩子敏感期,教育事半功倍,這些教育理念也影響了這一代父母。而一些培訓機構也推波助瀾,推出各種早教班,、培訓班,宣揚越早教育孩子,越能在孩子潛意識中為未來發(fā)展埋下制勝的種子,。
“家長都生怕錯過了孩子敏感期,不報班就好像會毀了娃的未來?!睆埮空f,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學霸,為了挖掘孩子天賦,愿意花錢去嘗試,哪怕最后一無所獲,至少不會遺憾,。
“雞娃”,因為輸不起?
專家認為,“雞娃”現象愈演愈烈的原因是復雜的,既有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也受家庭獨子或少子的影響,還跟教育改革跟不上時代發(fā)展的速度有關,。
海南師范大學教育與心理學院教授段會冬說,在儒家文化圈,父母重視子女教育,具有千年傳統(tǒng),新加坡、日本,、韓國等受儒家文化影響的地區(qū)都有這個特點,。儒家文化圈比別的文化圈更容易形成教育焦慮,都希望子女能夠出人頭地、光宗耀祖,。
從80后這一代開始,一個家庭大多只有一個孩子,對于獨子或少子的家庭來說,一個孩子的失敗就是百分之百的失敗,不像過去,這個不行還有另外一個,總有緩沖的余地,現在沒有緩沖,。
“雞娃”現象還與“雞娃”主力軍——中等收入群體的處境有關?!斑@一群體好不容易爬上來,特別害怕掉下去,。他們比底層的人更擔心回到底層,教育焦慮也最強烈?!倍螘f,中等收入者比其他階層的人更加承受不了子女長大后靠出賣體力謀生存,加上他們普遍受惠于“知識改變命運”,因而對子女教育不惜血本,。
但究其根本,“雞娃”現象的出現,看上去是父母要給孩子增加博弈的資本,實際上是家長的無奈,是社會發(fā)展轉型中教育轉型滯后所致,是結構性的問題。
學會留白,靜候花開
不少教育專家相信,今天的“雞娃”是對孩子未來的嚴重透支,。推崇自然教育的海南松鼠學堂負責人高高認為,家長要認識到,人生是一場長跑,既然是長跑,那誰敢說先跑得慢的就一定會輸呢?
“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習慣,。”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學校校長包瑞說,他決定將女兒從??诘闹攸c中學轉至灣嶺學校,就是相信終生教育比考好大學更重要,“雖然現在看學習成績下降了,但可能孩子習得了比高分更重要的能力和品質,。”
專家們指出,無論是奧數金牌,還是名校畢業(yè),都只是一塊敲門磚,特別是當今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已遠不是“一錘子買賣”了,社會給予人們越來越多的成長空間,真正的人才甚至不是學校,、高等教育能教得了的,。遺憾的是,我們的教育系統(tǒng)仍然在閉環(huán)運行。
人的成長需要等待,教育子女要學會留白,。引導全社會給孩子成長留白,需要國家改變教育的導向,。“如果整個教育系統(tǒng)的導向就是教育分層,就是考試選拔,一個接一個的考試,那沒有哪個家長敢靜待,因為靜待等于失敗,。而那些不堪重負的孩子,或許還來不及等到花開就已經凋謝,。”段會冬說,。
瓊臺師范學院教育心理學老師劉玉春認為,留白或靜候不等于不學,更不等于不管不問,教育需對學生進行更加系統(tǒng)全面的關照,在進行智識教育的同時,更加關注心理健康,、生存能力、責任擔當等品質,后者或許是他們贏得未來的更重要的籌碼,。(記者 趙葉蘋)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孩子 教育 雞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