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0年第四期
無問東西 心自在—梳理周春燕作品有感
唯有時光系列《水·庭之光》36×25cm-2018年-周春燕
唯有時光系列-《松·林之光》(絹本)40×55cm-2019年-周春燕
藝術在某個范圍里可以有兩種精神的并行。西方以自我為中心的宣泄式再現(xiàn)性表達,,重形似,,強色彩,再有理性科學的透視方法,,畫面可氣勢恢宏也可絢爛多姿,。東方則有老莊哲學體系下的人文和自然情懷,更多地關注精神性的東西,,畫面可靜雅幽遠,,可輕松自然。兩種成熟的藝術形態(tài)長期并行中偶有交集,,各有自己的獨特性,,沒有優(yōu)劣之分,也都會有著自己龐大的膜拜群體,。東西方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給當代藝術家提供滋養(yǎng)的同時,,也給其突破和創(chuàng)新制造了障礙,而此時藝術家的心態(tài)應該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觀看周春燕近期作品有如沐春風之感,,她在兩種藝術形態(tài)外找到一種不同的既視感,有東方詩情又有西方畫意,。在向東西方文化致敬中,,把兩種藝術的精髓并值,沒有違和感,,完全兼容在一起,,在東西方藝術的碰撞中擦出了自己的火花。這或許就是她為自己的藝術找到的恰當出口,。勤奮并堅持的藝術家在探索藝術的過程中,,真的會有靈光乍現(xiàn)般的頓悟,找到了自己頓悟的點,,延續(xù)這個點并沉淀下去,,從而形成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現(xiàn)實的夢境故事,,在自己的語言體系里暢所欲言更能堅定自信,,個人的面貌也開始呈現(xiàn)出來,。當藝術真正能表達自己的心境時,藝術家是幸運的也是幸福的,。她正走在一個恰當且適合自己的路上,,去解鎖自己的藝術密碼,找尋自己的藝術答案……
四川美術學院從本科到研究生的求學經(jīng)歷,,河南大學美術學院專業(yè)教師的教學實踐,,都為周春燕的專業(yè)發(fā)展做好了充分的鋪墊。系統(tǒng)的西方油畫體系訓練與研究,,讓她對畫面的色彩,、造型、空間的體會與把握都優(yōu)于常人,。在這個體系中,,或者在這個游戲規(guī)則里,她也創(chuàng)作出了優(yōu)秀的作品,,如早期的《分離世界》《風自南》都讓人印象深刻,。然而刻意的寫實性容易鉗制人的思維,科學的透視關系又局限了畫面格局,,技術性的反復容易讓人失掉對藝術的敏感,。對于繪畫,追求的只是畫出某一件作品嗎,?當費盡心思畫出的一張作品,,讓別人能看到的更多的是作品背后付出的苦力時,畫面的生命和靈魂去哪了,?她對自己的探索開始了質(zhì)疑,。畫出了“畫”,失去了“我”,,失去了精神,,也失去了藝術與個人的真正關聯(lián),不是她想要的,。她認為,,作為藝術家個體都應有其獨特性,特有的價值觀,,獨立的人格,,獨特的思考。在藝術上放大共性,,忽略個性,,得到的是人云亦云似的程式化的千人一面的圖式,失去的是暢游藝術海洋中的那份自由的快樂,。她知道這不是自己所追求的,,但又不知路在何方,迷茫,、彷徨,、焦慮中她放下畫筆……,寧愿在冥想中煎熬也不想機器般無腦勞作,。在其間她開始了水彩探索,,新的材質(zhì)給了她新的提示、新的體驗,,其創(chuàng)作也有了新的面貌呈現(xiàn),。相對陌生的工具,不太確定的畫面效果,,新的挑戰(zhàn)也給了她新的激情,,室內(nèi)到室外,市區(qū)到山野,,人物到山石樹云,,都成為她要描述的對象。這些新作品保留了油畫的厚重,,增添了隨性的靈動,,解放了刻板透視,呈現(xiàn)出了匪夷所思和靈光乍現(xiàn),,色彩從絢爛到沉靜,,畫面在刻意性編排中有了率性,畫面開始走向周春燕想要的方向,,語言更清晰明朗,,畫面變得自信。在這個過程中,,周春燕找到了從自然形態(tài)往繪畫形態(tài)的語言轉(zhuǎn)換方式,,用另一種方式來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別樣存在,,去傾聽自然的聲音,,嘗試著與這種聲音交流。亦真亦幻的世界給人新的體驗,。在群山中冥思,,傾聽千年前的腳步聲,踏著遙遠的足跡努力與先賢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她領悟到了東方的一種特有的精神,高博幽遠,,每一朵花,,每一片草,,隨風搖曳的樹,包了漿的木,,寂冷的古剎,,巍然屹立的山,所有自然中的一切都有了生命,,它們一直存在于東方文明的孤寂的歷史長河之中,。風雨做媒,讓其彼此互動,;黑夜為被,,把萬物包容其中,千萬年忠貞不渝的情,,這一切離她越來越近,,她被這一切的一切感動著,她興奮,、激動,、惆悵,誠惶誠恐中,,她擔心又開心著,。厚重的山石孕育了厚重的文化,這種文化還在孕育新希望以及藝術的無限可能性,。藝術的優(yōu)劣高下,,技術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在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藝術家的觀念意識和對這個世界的參悟,,大自然的滋養(yǎng)讓周春燕有了對世間萬象思考和對話的源泉,,在她對于藝術的獨特理解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孔子《論語》),,精神體悟的提升,,也為周春燕選擇以一種水墨的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做好了心理準備……。她癡迷東方藝術,,這種癡迷讓她對繪畫有了新的思考并作出具體實踐,。繪畫材質(zhì)又一次轉(zhuǎn)變,墨,、毛筆,、宣紙、絹本,她再次進入了新的嘗試與探索,。
宣紙水墨材料的局限性和一切的不可控卻也產(chǎn)生了無限的可能性,,畫面自然的生發(fā)猶如一個生命體的形成,真實真切,。周春燕的畫面也不經(jīng)意間走向另一個心境,,沉穩(wěn)中的空靈,,黑夜里的乍現(xiàn)之光,,有姿態(tài)的樹,彷徨木訥的人,,走向夜色的神秘小道,,密密麻麻的樹構(gòu)成的山的形,刻意為之的路燈……,,這些都是她畫面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符號,,它們被精心安排在自己恰當?shù)奈恢茫恳粋€存在都能引人遐想,,對藝術的思考追問表達都能觸及到人心,。周春燕在平面中尋找透視,在透視中安排構(gòu)成,,有夢境有現(xiàn)實,,在嚴謹中有荒誕,在荒誕中透露真情,。技術不斷成熟,,觀念不斷加強,她想表達的和能表達的都隨心所欲了,,這個時期出現(xiàn)的一批關于夜的組畫具備了思想性和藝術性,,如作品《夜·路之光》《夜》《未央》。她就這么自然地走著,,隨心所欲地畫著,,編織著自己的夢境。
疫情不期而至,,感覺整個空氣中都彌漫著讓人窒息的味道,,觸手可及的不安全感,也讓周春燕從夢境里警醒,,她的目光開始回到身邊的生活,,不自覺地去關注當下的社會,當下的人,,去體會當下的人性,。從風景走向主題性,題材對她的束縛已不成障礙。每天呼吸的空氣,,聽見的聲音,,得到的訊息,都會成為她繪畫的元素和要表達的主題,。疫情的到來給了她新的思考和新的體會,,對當下的敘述與解讀,也為她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線索,。生命的不易,,活著的可貴,人性的偉大,,還有疫情中逆行的人,,很自然地成為她的描述對象。周春燕的畫面開始沉重,,也更具感染力了,。關于夜的組畫也在這個時期有了新的提升,她在有自我的藝術中來表達最真實的生活,,夜能包羅萬象能包容一切,,塵世間一切的喧囂冗雜在靜夜里簇擁在一塊,人性的美丑在深邃的夜空中銷聲匿跡,。在夜里閃耀的那個點總能和莫名的光糾纏在一起,,給人以希望,美的畫面彰顯著美的人性,。逆光中佇立的天使,,是對這個世界的一種感恩,也是你我內(nèi)心深處未泯之光升騰起的希望,,愧疚的,、驚詫的、感動的,、驕傲的,,各種情緒統(tǒng)一在靜夜之中,彰顯人性的偉大,,和平的可貴,,團結(jié)的力量。身處大疫之中的畫家用自己的語言抒發(fā)著自己的當代情懷,,西方圖式東方意境,,還有個人的情懷,觸碰千年前的背影,,聆聽千年前的聲音,。而這些不就是一個當代藝術家所要追求的嗎,?用藝術表現(xiàn)生活,用藝術思考人生,,記錄現(xiàn)實與夢境,,用憐憫之情、赤城之心向這個世界傳遞愛的能量……,。這個時期與疫情有關的一組作品《夜·路》系列,,無不閃耀著靈魂之光,也讓周春燕的作品力度產(chǎn)生新的升華,。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周春燕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繪畫語言,,在自己的語言體系里詮釋世間大愛,。但藝術之路絕不平坦,,在解鎖自己的藝術密碼的路上,。周春燕一定還會遇到很多障礙,但她會勇敢地面對并攻克這些障礙,,懷著一顆虔誠的心向著自己的藝術目標堅定地走下去……,。
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周春燕會不斷呈現(xiàn)出更多精彩的作品,,為自己也為這個社會奉現(xiàn)更多的,、更新的美。
(作者系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教師,、中國美協(xié)會員)
唯有時光系列《夜·路》(絹本)40×55cm-2020年-周春燕
唯有時光系列《雪夜》(絹本)40×55cm-2019年-周春燕
唯有時光系列《水·庭之光》(紙本水彩)48×36cm-2017年-周春燕
周春燕近照
周春燕: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現(xiàn)任教于河南大學美術學院。2011年舉辦“心旅回眸”周春燕個人作品展,,曾參加河南省高校教師水彩畫提名展,、河南省第十二屆水彩粉畫展、河南省第十三屆美術作品展,、水墨的轉(zhuǎn)向·中國當代水墨邀請展,、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藝·引力”中國當代水墨展等。
責任編輯:張月霞
文章來源:《畫界》2020年7月第4期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藝術 周春 春燕 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