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農業(yè)>精準扶貧
幫更多種子生根發(fā)芽(中國道路中國夢)
一本普通的圖畫書、一個干凈的筆記本,、一件簡單的衣服……這些學習生活用品對很多人來說十分平常,但對四川大涼山的孩子們來說卻非常難得,。我從小在大涼山長大,從山里的閉塞到大學的開闊,,我認識到社會的幫助對山里孩子們的影響,,也體會到知識改變命運的力量。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沙馬拉達鄉(xiāng)火把村,。在我15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家里留下了巨額債務,,只有母親一人打零工撫養(yǎng)家中的3個孩子,。在我決定輟學打工的時候,來自黨和政府的關懷,、社會愛心人士的幫助,,讓我重返學校并拿到當時全村第一個“211工程”重點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有了走出大山的機會,。
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我越發(fā)懂得教育的力量,,更加堅信扶貧必扶智,。在彝語里,“阿依”是孩子的意思,。為了幫助涼山的貧困學子順利求學,,我在學校組織發(fā)起了“涼山阿依助學計劃”。在校生每天節(jié)約1塊錢,,3個人攢一年就能讓一名涼山貧困學子有學上,、有書讀。幾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就獲得了很多支持,,目前已經幫扶了近30名學生,。
不只是物質幫扶,更重要的是精神滋養(yǎng),。我們不僅將社會愛心人士捐贈的書籍送給山里的人們,,而且長期為涼山州普格縣特爾果鄉(xiāng)的一所學校提供書本等學習用品,為勤奮學習,、家庭貧困的涼山孩子提供學雜費補助和獎學金,。除此之外,我連續(xù)三年參加涼山暑期支教,,擔任公益講師,,在講臺上傳授知識、播種夢想,,讓更多的“阿依”有機會走進課堂,、走出大山。
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斗而升華,。對年輕人來說,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前進姿態(tài),就能擁有廣闊的人生舞臺,。在不久的將來,,我會回到涼山,繼續(xù)從事有意義的工作,、投身有意義的事業(yè),。我要到夢想綻放的地方,幫助更多的種子生根發(fā)芽,,為家鄉(xiāng)更加美好,、為鄉(xiāng)親們更加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學生)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31日 05 版)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中國 涼山 種子 生根 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