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扶貧>聚焦
新疆姐姐與“老家孩子”在“扶貧小屋”的故事
中新網(wǎng)寧波7月22日電(李典 謝盼盼)來自新疆伊犁的櫻桃干,、精致華美的民族服飾、充滿西域風情的手工地毯……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qū)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的米娜民俗公益店里,,大一學生牡丹古麗·阿里木正忙著為顧客結賬,。
從對經(jīng)營毫無概念的“小白”,,牡丹古麗·阿里木一點點成長為對店內(nèi)貨品信息信手拈來的“銷售達人”,。而這一切都與她的輔導員米娜瓦爾·艾力組織成立的“扶貧小屋”米娜民俗公益店離不開關系。
“她不僅是我們的輔導員,,更是我們心中的姐姐,。”牡丹古麗·阿里木有些害羞,,但講到這位和她一樣來自新疆的大姐姐,,便打開了話匣子,“新疆和這里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我們有時會很想家,,米娜姐姐就會找我們談心,還會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新疆孩子提供在公益店打工的機會,?!?/p>
牡丹古麗·阿里木口中的米娜瓦爾·艾力,在2006年以新疆喀什岳普湖縣理科狀元的成績考入寧波大學,,隨后留在當?shù)匕l(fā)展,。如今,在寧波,,她成了138名新疆籍少數(shù)民族學生的米娜姐姐,,用另一種方式助力著家鄉(xiāng)的脫貧致富。
從中國西端來到東部沿海,,米娜瓦爾·艾力曾經(jīng)也是這群“老家孩子”的一員,。“我經(jīng)歷過這些孩子經(jīng)歷的,,能體會到他們的感受,。”她說,,剛來到寧波那段不適應的日子里,,是老師,、輔導員和同學陪伴她一起度過。那時候,,她的心中便種下了一顆傳遞溫暖的種子,。
工作后的米娜瓦爾·艾力努力“兌現(xiàn)”著初心。2015年,,一位名叫肉孜的學生引起了她的注意,。性格靦腆的肉孜由于家庭貧困一度產(chǎn)生退學打工的念頭,米娜瓦爾·艾力一邊利用“第二課堂”解決他的語言障礙,,一邊為肉孜申請到校內(nèi)實踐名額,,解決他的生活困難問題。
為了幫扶像肉孜一樣的少數(shù)民族貧困學子,,米娜瓦爾·艾力牽頭成立“石榴籽公益基金”,,為困難少數(shù)民族學生提供精準幫扶50余人次;同時,,米娜民俗公益店為少數(shù)民族學生實施“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增能”計劃等行動,,促成95%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校內(nèi)進行勤工助學。
在米娜瓦爾·艾力幫助下,,肉孜已經(jīng)順利畢業(yè),。如今回到新疆的他,成為了一名村干部,,努力建設著家鄉(xiāng),,“肉孜明年結婚邀請我去參加呢!”米娜瓦爾·艾力滿臉欣慰,。
除了幫助這些“老家孩子”成長,,她還和學生們一起將公益店內(nèi)采購和義賣新疆貧困種植戶商品所得的近4.5萬元愛心款,全部用于資助家鄉(xiāng)中小學的寒門學子,。
如今,,米娜瓦爾·艾力的丈夫也已定居寧波,和她一起為走出大山的少數(shù)民族孩子服務著,。
在中國,,像米娜瓦爾·艾力一樣促進著民族交流的“石榴花”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分散在各處,用自己的力量連接著兩地的文化交流,、反哺著家鄉(xiāng)建設,。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新疆 公益 扶貧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