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公益>資訊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智慧農業(yè)”織美景
近年來,以科技為支撐的“智慧農業(yè)”在全國各地蓬勃發(fā)展,,它讓廣大農民不再“下苦力、使蠻力”“看天吃飯”,,它通過大數據打通農產品銷售渠道,讓農產品走出鄉(xiāng)村,,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走上了小康之路,。
務農不再“看天吃飯”
軌道運輸機、智慧灌溉系統、無人植保飛機,、智能除草機……四川米易縣緊緊圍繞“智能農機,、機械化果園建設”,通過實施智能農機裝備提升項目,,向世人展示出一幅農業(yè)現代化的美麗畫卷,。
“要不是受前期極端天氣的影響,今年芒果掛果會更多,,預計產量能增加20%,。”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xiāng)中山村新盛芒果園家庭農場負責人彭愈說,,產量增加得益于今年農場多了幾位“新幫手”,。
彭愈說的好幫手,是現代化農業(yè)機械設備,。在他的果園內,,芒果樹上下架著許多“天線”,有溫濕度傳感器,、風量監(jiān)測儀,、二氧化碳含量檢測儀等,它們靜靜地矗立在果樹間,,如同守護果園的“衛(wèi)士”。
“有了這些現代化農業(yè)機械設備,,再也不用‘看天吃飯’了,。”米易縣新山傈僳族鄉(xiāng)中山村新盛芒果園家庭農場負責人彭愈說,,現在用手機一鍵澆水,,什么時候澆水、澆多少水都一目了然,。
據《慈善公益報》記者了解,,為深入推進現代農業(yè)、智慧農業(yè),、特色農業(yè)發(fā)展,,接下來,米易縣將加快該項目的示范,、引領,、復制,引領傳統農業(yè)向智慧農業(yè),、現代農業(yè)轉型升級,。
不只是在米易縣,甘肅省臨洮縣溫室大棚智能控制系統,實現了蔬菜基地采取芹菜,、西瓜種植一年三熟模式,,基地帶動200名貧困人員實現脫貧;江蘇昆山市市北村大力推廣智慧農業(yè),田間地頭用上了無人機等現代化設備,,去年市北農場畝產水稻達500—600公斤,、小麥380公斤,畝均流轉費超千元,。
實現農產品產銷一體供應鏈
“讓農民多掙一點,,市民少花一點?!币源髷祿橹蔚闹腔坜r業(yè),,把農產品的生產者和城市的消費者對接起來,實現了農戶脫貧增收,,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實現了農產品生產者與消費者資源共享,互惠共贏。貴州群山萬壑,,土地資源本就稀缺,,又面臨農產品產銷不接的問題。2018年8月,,遵義市成立的農產品產銷對接智慧服務中心正式運行,,把遵義市機關食堂、醫(yī)院食堂,、學校,、超市等原先散亂的需求整合起來,集中了200多處需求點,,95個農村合作社,,30多臺冷鏈車每天按時把安全食品運送到點位上,打通了農產品賣難問題,。
“在大數據的指導下,,形成了一條以銷定產、以產促銷,、產銷一體的農產品供應鏈,。”貴州吉倉商貿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東旭說,,遵義市匯川區(qū)之前種了200多畝花菜,,但無法涵蓋銷售量,所以今年專門增加了花菜種植量,。在2019年,,匯川區(qū)并未產西蘭花,但隨著群眾對西蘭花需求的增加,今年準備改種一批西蘭花,。
據悉,,大數據與農業(yè)的結合已經覆蓋匯川區(qū)14個500畝以上壩區(qū)和38個貧困村,覆蓋3716戶種養(yǎng)殖戶,,幫助2000多名貧困農民穩(wěn)定就業(yè),,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如今“智慧農業(yè)”正在迅速融入到更多的鄉(xiāng)村,,為脫貧攻堅助力“加油”,。吉林省近日開通了首家鄉(xiāng)村5G基站,將通過互聯網實現智慧農業(yè),、農村電商,、特色農業(yè)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安徽碭山葛集鎮(zhèn)利用區(qū)塊鏈溯源、智慧農業(yè)等,,為油桃賣方和買方提供產銷對接大數據服務,。
農業(yè)乃國之根本,智慧農業(yè)是農業(yè)的未來發(fā)展方向,。不斷完善大數據產業(yè)基礎設施,,強化科技支撐,助力大數據與農業(yè)深度融合,,將助力鄉(xiāng)村振興,,帶動更多農民走向小康生活。(張迎迎)
編輯:王慧文
關鍵詞:農業(yè) 智慧 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