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地上干活時的一次突發(fā)傷病,,讓21歲的張迪再也站不起來,,成為一級肢殘人士。他在家里的炕上躺了8年,也沉默了8年,。
張迪家在河北省南皮縣東唐務村,。兩年前,,縣政府相關(guān)領導帶著殘聯(lián)工作人員和社會愛心人士多次登門,,慢慢地,張迪打開了話匣子,,開始愿意交流,。
張迪的雙手可以干活,他弄了個電動輪椅,,不用躺在炕上了,。然而,院中的臺階,、衛(wèi)生間的便具,、客臥的門檻,仍然如同“天塹”般難以跨越,。
同在南皮縣的另一位農(nóng)村殘疾人王其增,,今年42歲。兩年前的一次腦干出血讓他半身不遂,,幾乎不能動彈,。這次大病讓這個原本經(jīng)濟條件還不錯的農(nóng)村家庭失去了主要勞動力,成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如今,,王其增每月可以獲得700余元的救助類補貼,家里的基本生活能夠維持,。有一次,,縣干部去王其增家,發(fā)現(xiàn)他有強烈的康復意愿,?!八诜宽敯惭b了一個吊滑輪,用來拉伸身體,。不知道從哪里聽到滾筒可以放松肌肉,,就用棉褥子做了個滾筒,每天用來按摩手臂,?!?/p>
無論張迪還是王其增,因行動不便難以跨出家門,他們需要的是身邊的服務,。
記者調(diào)查:助殘服務難在“最后一米”
今年3月31日,,中國殘聯(lián)、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在京召開的助推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透露,截至2019年底,,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的數(shù)量約為48萬人,。
目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有近1/3的家庭中有殘疾人,,未脫貧的大多數(shù)為勞動能力弱或無勞動能力的智力,、精神、肢體重度殘疾人,,貧困殘疾人仍是脫貧攻堅最難啃的“硬骨頭”,。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當前殘疾人“脫貧不解困”的問題十分突出,。這意味著在提高殘疾人收入的基礎上,,還要為其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務。
但是,,如果這些服務不能下沉到基層,,就難以真正惠及每個殘疾人。以康復為例,,康復訓練機構(gòu)如果遠在市縣,,他們會因為出行不便、經(jīng)濟成本太高而得不到康復服務,。
助殘服務如果不能遞送到“最后一米”,,也就是殘疾人的身邊,就難以真正發(fā)揮“解困”的作用,,也難以有效降低返貧風險,。這是助殘脫貧面臨的最大考驗之一。
連線委員:應完善基層助殘服務體系
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研究中心主任龍墨也認為,,農(nóng)村殘疾人脫貧,服務遞送的“最后一米”非常重要,?!昂芏鄽埣踩司幼≡谵r(nóng)村或者偏遠地區(qū),如何讓他們脫貧不再返貧,,基層力量特別是縣級以下的力量很重要,。”
她建議,,在縣一級,,以政府為主導,,形成多部門參與的工作機制,動員村醫(yī),、專干及時發(fā)現(xiàn)殘疾人及其需求,,把幫扶送到殘疾人身邊。
目前,,王其增和張迪家都進行了無障礙改造,,張迪可以坐著輪椅在家里和村里自由穿梭,他在家做焊接工作每月收入超1500元,,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當?shù)卣€為王其增的家里安裝了康復器具,通過居家訓練,,他已經(jīng)可以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