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哥們兒加油>熱議 熱議
武漢外賣小哥路邊吃蛋糕,,他的眼淚為誰而流
蛋糕的背后,不管是陌生人還是外賣平臺,,終歸讓小哥感受到,,在這個大都市,他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這種感覺至關(guān)重要,,在未來將成為他生活的支撐。
今天,,多家媒體轉(zhuǎn)發(fā)了一個自媒體的報道,,稱武漢一位外賣小哥獨自蹲在馬路邊,一邊大口吃著蛋糕,,一邊抹眼淚,。
報道來自一段視頻,小哥在看到外賣訂單上的備注后,,馬上趕回店里確認,,因為收貨人竟然是自己的名字。和店員多次確認后,,他才相信,,這蛋糕真的是給自己的,上面還寫著“生活不易,,注意身體”,。
他咬下一塊蛋糕,,蹲在地上哭了起來。
很有可能,,忙碌的他還沒意識到這天是自己的生日,,或者即便早上想到了,在騎上電瓶車出發(fā)后,,他也忘在了腦后,。他一定送過很多次蛋糕,但自己卻沒有嘗過,。這第一口蛋糕肯定分外甜蜜,,那不是糖和碳水化物,而是來自他人的關(guān)心,。這種感動,,讓他瞬間淚崩。
相關(guān)新聞報道就到這里,。目前,,我們還不知道到底是誰送了這份蛋糕。外賣平臺最有可能,,因為小哥的生日屬于個人隱私,,外賣平臺最有可能知道這個信息,而且也有動機關(guān)心自己的騎手,。當然,,小哥的家人和朋友,也有送驚喜的可能,。
據(jù)外賣平臺反饋,,最近收貨人是外賣員本人的“訂單”很多。相關(guān)報道還有一個截圖,,有客人給外賣小哥點了一份餐,,讓外賣小哥“順便帶一包利群(煙)過來”。買煙的同時順便給外賣小哥買點吃的,,這可能是個人行為,。但是大量為外賣小哥點餐,仍然可能是外賣平臺的行為,,這一點或許之后會有新聞報出來。
當然,,不管這訂單是來自好心的個人還是平臺,,都是一件好事。這說明,,我們這個社會慢慢對外賣小哥的處境感同身受,,并且知道他們最缺什么,。
最近幾年,有關(guān)外賣小哥的報道,,往往會渲染他們的“高收入”——到處都是“月入過萬”,,仿佛這是讓人羨慕的職業(yè)。疫情期間的報道,,則暗示出送外賣有某種“避風港”的功能,,自媒體從業(yè)者、健身教練紛紛“轉(zhuǎn)行”送外賣,,而個別外賣平臺,,也謙虛地承認他們不少騎手都有“第二職業(yè)”。
這些報道都是真實的,,外賣不但是一種社會,、經(jīng)濟領(lǐng)域的創(chuàng)新,也方便了很多人的生活,。但是,,這些報道都有意無意地回避了一些事實。外賣小哥要多送單,,才能收入更高,。受這種“數(shù)據(jù)考核”的驅(qū)動,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每天勞動都超過8小時,。在馬路上,他們?yōu)榱斯?jié)省時間,,飛快騎行,,安全讓人擔憂。
更重要的是,,這種看似“自由”,,實則被一部手機和系統(tǒng)驅(qū)使的工作,缺乏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他們面對的可能是客戶的投訴,,或者是某個ID的好評,但都不是“活生生的人”,。和傳統(tǒng)行業(yè)相比,,他們沒有“同事”的概念。在一個路口,,我曾經(jīng)看到八九個騎手,,分屬3個平臺,他們之間沒有任何交流,,在等紅綠燈的時候兩眼直視前方,,等著率先沖出,。
前幾天,《鳳凰周刊》采訪了上海一個因為疫情無法復(fù)工,、兼職送外賣的白領(lǐng)陳飛,,他在視頻平臺開了直播。雖然這不能帶來收入,,但是卻能給他以安慰,,因為來自陌生人的支持,讓他有了某種歸宿感,。
這就是那塊蛋糕的意義,。蛋糕的背后,不管是陌生人還是外賣平臺,,終歸讓小哥感受到,,在這個大都市,他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這種感覺至關(guān)重要,,在未來將成為他生活的支撐。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努力打拼很重要,,但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那塊生日蛋糕同樣重要——或許,可以先從送生日蛋糕給別人開始,。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張豐
編輯:李澤杰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