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精準觀察 精準觀察
記者手記:脫貧就要找準優(yōu)勢
馬山的山,,真多啊,!
走那些山路時,,記者總會想:在一切變得十分便捷的今天,,山里人干點啥好像都沒那么容易,。
山里人有山里人的可愛,,而且馬山各村的人樂觀,、勤勞,,很適應山區(qū)生活,。上了年紀的阿婆們,照樣騎著電動車去接孫子放學,,在山間的硬化路上風馳電掣,,更別提上山放羊、爬樹摘果,真是身手矯健,。
搬遷脫貧,,是脫貧攻堅中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但不可否認,,人多地少是我們的國情,,窮與自然條件息息相關,把貧困地區(qū)的人口全遷出來,,顯然不現實,,也未必符合當地人的意愿。各地發(fā)展基礎和資源稟賦不同,,這很正常,。因地制宜,才能讓脫貧效果最大化,,也是中國脫貧傳奇的一條重要經驗,。到什么山唱什么歌,馬山正是找準了自己該唱的調,。
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也曾想過效仿“愚公移山”,但都知道這是個幻夢,,馬山的山多得讓人絕望,。長久以來,,山被視作馬山發(fā)展的最大阻礙,,而換個視角,它也是發(fā)展體育賽事的最大優(yōu)勢,。馬山以體育為突破口,,用賽事打響知名度,將攀巖,、馬拉松,、山地自行車等現代體育項目與產業(yè)結合起來,創(chuàng)出“體育+”的脫貧模式,,愣是從大山的石頭縫里開拓了一片新藍海,。
就像黃子江說的:“體育是世界語言,要不是因為辦了這些賽事,,你一個北京的記者怎會到我們這壯鄉(xiāng)僻壤來,!”體育,激活了沉睡萬年的大山,,靠山會吃山,,“只有山”的先天劣勢轉化為因山而富的優(yōu)勢。大山還在那里,,中國卻多了一個又一個全新的“馬山”,。
關鍵詞:脫貧就要找準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