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脫貧者說 脫貧者說
詩不在遠方,,在腳下——“詩人書記”李喜德的脫貧經(jīng)
初冬時節(jié),,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興化村層林盡染,,天藍山幽,,一派詩情畫意,。在位于半山腰的蜂場里,,李喜德給弱蜂喂食,,忙得熱火朝天,?!敖衲晡购妹鄯?,明年能多分出150多箱。真是‘喜看蜜蜂巢前跳’,!”
李喜德是興化村的村支書,,因為喜歡讀詩、經(jīng)常學寫詩,,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詩人書記”,。他崇拜田園詩人,,喜歡待在半山腰的蜂場里,享受陶淵明筆下“歸園田居”般的詩意棲居,。同時,,他又是一個熱心人,早年四處做生意,,經(jīng)常給村民出主意,。因為古道熱腸,他被村民選為村干部,,并成為致富帶頭人,。
在李喜德看來,只有擺脫了貧困魔咒,,農(nóng)民才談得上詩意地棲居,。他想了不少辦法,其中就包括種植中藥材,。在他和干部們的極力勸說下,,村民們嘗試改種大黃、黨參等中藥材,。今年中藥材價格好,,勤快的農(nóng)民至少能賺四五千元,村民劉義安更是賺了1.3萬元,。
“黑土變成金絲黃,,精準扶貧有保障?!笨吹酱迕駛兿搏@豐收,,李喜德在自己專門用來寫詩的筆記本上記道。
地上農(nóng)業(yè)有了轉機,,李喜德又把目光投向“空中農(nóng)業(yè)”,。“養(yǎng)蜂講究有山有水有花,。鳥語花香的興化村,,十分適合養(yǎng)蜂?!彼f,,興化村的花期長達半年,黃芪等中藥材的花蜜營養(yǎng)價值又很高,,“空中農(nóng)業(yè)”和“地上農(nóng)業(yè)”完全可以配套起來,。
李喜德發(fā)起成立土蜂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組織村里28戶貧困戶投入到戶資金,,以托養(yǎng),、代管的形式,養(yǎng)了115箱蜂,。自從合作社成立后,,以前成天在外奔波的李喜德過起了深居簡出的日子,整天待在半山腰上,,和蜜蜂耗時間,。白天負責出蜂、收蜂,,晚上觀察蜂箱,,根據(jù)采蜜情況,加減蜂皮,。
有山有水有花有蜂的田園,,也更適合寫詩。他的筆記本上有很多寫?zhàn)B蜂的詩,,其中一首詩寫道:“立夏天氣陰雨綿,,正是山間花開滿。蜜蜂采花想出巢,,盼望陽光早日照,。”李喜德說,,今年夏天,,興化村連下20多天的雨,蜜蜂不易出蜂,、無法采蜜,,產(chǎn)蜜量大大下降?!爱敃r,,看著厚厚低低的云,我愁得要命,,于是寫下這首詩,。”李喜德說,。如今,,看著蜂場里養(yǎng)得肥肥胖胖的蜜蜂,李喜德放下心來,。
沒有擺脫貧困魔咒的山村不是美麗鄉(xiāng)村,,垃圾遍地、蚊蠅滿天飛的山村同樣談不上詩意棲居,。這幾年,,隨著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李喜德又帶領村干部謀劃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建設,推動廁所革命,、垃圾革命,、淳化鄉(xiāng)風民風。
“借問幸福何處有,,牧童遙指興化村,。”如今的興化村,,天藍,、水綠、屋新,、墻白,、路寬。在學著寫詩的過程中,,李喜德恍然大悟,,詩不在遠方,在腳下,。(記者文靜) 據(jù)新華社蘭州11月14日電
關鍵詞:“詩人書記”李喜德的脫貧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