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為何花鳥畫難出新
紫蘭(國畫) 陳師曾 北京畫院藏
長期以來,,花鳥畫令作者嘆息,,識者憾然,皆因出新難,。究其根源,,主要是世界變了,,人性并沒有變,,人性中向善的部分沒變,;花鳥畫畫的就是人性中最富光彩的一部分。
花鳥畫是文化高度發(fā)達(dá)的產(chǎn)物,。“文若看山不喜直”,,文明程度高了,,也就有了曲隱地表達(dá)主觀意志和心緒的需求——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宗白華在《論素描——孫多慈素描集序》中寫道:“宋,、元花鳥畫以純凈優(yōu)美的曲線寫花鳥的體態(tài)輪廓,高貴圓滿,?!弊诎兹A用了“高貴圓滿”道出了花鳥畫的本質(zhì),即以托美的自然物形象來表達(dá)高貴的人格理想和圓滿的人生寄寓,。
唐代杜甫的《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在現(xiàn)實情境中,他的理想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倶歡顔”,。其人格理想是什么,?——“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讀這樣的詩句,,我們多少能會意幾分。
革命導(dǎo)師馬克思,,說他的理想生活是上午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下午釣魚,晚上研究哲學(xué),。這不由讓我們聯(lián)想起“種豆南山下”的陶淵明的生活,。——“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逼渲锌梢婈愐阍獛浀钠凡俸腿烁褚庀蟆L崞鹚?,自然又令人遙想爽朗清舉的嵇叔夜,,山公曰:“往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背吮瘎∶\,,誰不愿得魏晉名士的林下風(fēng)度?“手揮五弦,,目送飛鴻,。”抑或化作那只飛鴻,,自由展翅,,飛越高山,飛離塵世,。拋卻一切現(xiàn)實的拖累和不得已,,誰不愿成為理想中的那個“我”呢?那么,,這個“我”會是什么成色,?什么形狀,,又發(fā)散怎樣的氣息呢?
可見,,雖然時代變遷,,但凝聚真、善,、美的人格理想并沒有變,。關(guān)乎人格、風(fēng)采,,跡化之后往往是莊嚴(yán),、優(yōu)美,優(yōu)美之極便是雅,?!凹t娘出戲,鶯鶯難演”,。優(yōu)雅必定大方,、沉靜,內(nèi)外趨于高度和諧,,體現(xiàn)出綜合修為的重要以及變形轉(zhuǎn)化的限度,。陳老蓮的人物畫在刻畫時采用了表象分解與綜合的想象方式,把不同類事物的特征加以融化,,同時配以高度夸張,、變形的描繪手法,使畫中的人物形象夸張變形,;其花鳥畫卻清新,、自然舒展,變化有限,??梢娀B畫出新的難,此謂第一層難,。
千百年來,,花鳥畫的立意已高度程式化,除了“香草(蘭)美人(君子)”“人淡如菊”等人格比賦的,,還有如“年年(蓮)有余(魚)”“事事(柿)如意”“富貴(牡丹)平安(竹)”等寓意象征的,;以及齊白石常畫的蜜蜂,、喜蛛,、小蝦、昆翎走獸等,,借歌詠自然生命來觀照人類自身的,。程式是羈絆也是成全,,沒有程式便難成經(jīng)典。胡適的老師約翰·杜威說“中國文化太熟了”,,即是指其中的世故,、功利因素。如何從“世俗美學(xué)”的泥淖里振拔而逃,,這是花鳥畫出新的第二層難,。
花鳥畫的第三層難,即陳師曾在《清代花卉之別派》中指出:“吾竊嘗論之,,花卉較山水易而實難,。山水畫可借山水之景致,得其援助,,以成境界,;而花卉之體制狹隘,全仗筆墨意態(tài)生出境界,,此其所以難也,。”
陳師曾的時代百年已逝,,前賢們?yōu)榛B畫的發(fā)展皓首窮經(jīng),,應(yīng)對第一次視覺革命的“西雨新風(fēng)”,實現(xiàn)了偉大的創(chuàng)造,。當(dāng)下,,我們正在經(jīng)歷第二次全球性的視覺革命。我想,,只要秉持一顆誠摯之心,,對花鳥畫的本質(zhì)作深度理解,知行合一地踐行,、感知,,那么,辛勤的園丁們種下的花樹,,終有綠意長滿眼簾的時候,。
世相千變而對人性始終抱有希望,對真善美懷有信仰,??傊B畫主要關(guān)乎人心壁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花鳥畫 出新 難出 人格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