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習近平赴印度出席中印領(lǐng)導(dǎo)人第二次非正式會晤并對尼泊爾進行國事訪問>新聞動態(tài) 新聞動態(tài)
尼泊爾一家三代人的中國情
新華社加德滿都9月27日電 通訊:尼泊爾一家三代人的中國情
新華社記者周盛平
“我是一個戀家的人,并不是很想到國外去生活,。但如果一定要去國外,,那就去中國,?!?4歲尼泊爾姑娘比杜沙說,。
比杜沙今年選擇了到中國留學,,她日前已乘機從首都加德滿都前往中國,,到武漢大學攻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
出發(fā)前一天,,記者到比杜沙家拜訪,。她的爺爺和爸爸都在,大家坐在一起聊天。
比杜沙說,,對她選擇到中國留學影響最大的是她的妹妹莎曼,。莎曼目前正在北京郵電大學攻讀通信專業(yè),已在中國生活了兩年,。
“她經(jīng)常通過微信與我分享她在北京的日常生活、學習以及結(jié)交的新朋友,。她在中國過得很開心,、很充實。我心里癢癢的,?!?/p>
“中國是我們的第二個家!”比杜沙的爸爸戈巴弟大聲說,,高興而自豪,。
戈巴弟今年51歲,1985年進入北京語言學院,,學習了6年的漢語,,獲得學士學位。從2002年開始,,他一直在尼泊爾特里布文大學教授中文,。
比杜沙的爺爺巴夏瑪是一位資深外交官,1957年至1964年在北京大學學習中國文學,。當他在中國開啟留學生涯時,,中國和尼泊爾剛建交兩年。畢業(yè)以后,,巴夏瑪進入尼泊爾外交部任職,,曾在尼泊爾駐華大使館工作9年,1978年至1980年擔任尼泊爾駐拉薩總領(lǐng)事,。
一家三代,、四口人,有一個相同的標簽——中國政府獎學金獲得者,。
“我是第一個獲得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尼泊爾人,。”88歲的巴夏瑪用流利的中文說,。迄今,,獲中國政府獎學金的尼泊爾人已經(jīng)超過3000名。
巴夏瑪說,,因為工作關(guān)系,,他有不少機會接觸中國老一輩領(lǐng)導(dǎo)人。1968年,他隨代表團訪問中國,,代表團與毛主席握手的照片被報紙刊登,。
退休以后,巴夏瑪還一直非常關(guān)注中國以及尼中關(guān)系發(fā)展,。他說:“尼泊爾最好,、最靠得住的朋友就是中國,有了中國各方面的幫助,,尼泊爾可以很好地發(fā)展,。”
編輯:付振強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