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評論:德國外長不該被美國和亂港分子指揮
黃之鋒去柏林,,德國外長馬斯見了他,。中國當然要對此堅決反對,。黃之鋒是香港極端反對派人物,,更是分裂分子,,任何國家高官都不應當用與他見面的方式干涉中國內(nèi)政,,這是北京的一貫態(tài)度,。
默克爾總理上周剛剛訪問中國,,其間對香港問題表態(tài)謹慎,。馬斯外長見黃之鋒發(fā)出的是與默克爾訪華不同的信息,,削弱了上述訪問的意義。馬斯的行為飄出一種市儈的味道,,它不會促進德國的利益,,而只會造成損害。
馬斯見黃之鋒根本不是有主見的表現(xiàn),,而是被美國和黃之鋒這樣的亂港分子牽著鼻子走,。在中德注重發(fā)展合作的時候,屈從于一些輿論的壓力,,見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亂港小青年,,如此的機會主義姿態(tài)不會給德國帶來光榮。
中國一方面要繼續(xù)向歐洲國家施壓,,反對它們的官員就香港問題說三道四,,一方面我們要立足支持特區(qū)政府穩(wěn)定香港局勢,爭取大多數(shù)市民對止暴制亂的支持,。西方輿論注定要在外面鬧,,但香港的利益與西方的利益是不一致的,這一關鍵事實被亂象掩蓋了,,必須讓它清楚地彰顯出來,。
黃之鋒在柏林鼓吹,如果現(xiàn)在是新冷戰(zhàn)時期的話,,香港就是新的柏林,。我們相信,香港多數(shù)人不會愿意自己的城市變成“新冷戰(zhàn)的前沿”,,那樣的話城市將面臨著不可救藥的撕裂,,永無寧日,。極少數(shù)最極端的亂港者呼吁美國國會通過威脅香港前途、有可能取消香港特殊關稅待遇的法案,,也不會受到香港大多數(shù)市民的歡迎,。
黃之鋒這樣的人等于是在呼應對香港社會“攬炒”,,也就是玉石俱焚的鼓動,。這是只有納粹德國和軍國主義日本最后期才有的歇斯底里,香港廣大民眾怎么可能會陪他們,?
香港的事情依然很復雜,,這當中有香港民眾的一些普遍不滿,有最激進的暴力示威者,,有想漁利的極端政治反對派,。在外部,有想把香港搞成擾亂中國及對華施壓杠桿的美國,,也有主要以意識形態(tài)方式摻和,、起哄的一般西方國家。
應對這些不同的力量需要不同的方式,,總的來看,,我們需要信心和耐心。
香港是法定的中國的一部分,,它是中國治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qū),,解放軍在那里駐扎,香港局勢的底牌全都在北京的手里,。這一點中國內(nèi)地人知道,,香港人同樣知道,國際社會也是清楚的,。北京的立場永遠在香港最有權威,,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邁過和撼動的。
香港特區(qū)政府一直沒有向暴亂分子屈服,,警察力量一直忠于職守,,都說明“一國兩制”是強大的,北京提供的支持是非常管用的,。近來香港警隊的止暴制亂行動愈發(fā)堅決,,暴亂分子雖然喪心病狂,但參加示威的民眾明顯減少,,局勢出現(xiàn)了一些令亂港勢力沮喪的動向,。
另一方面,這會是一場長期的斗爭,,根本原因在于香港問題的上述復雜態(tài)勢短期內(nèi)改變不了,,博弈會持續(xù)下去,。在香港體制下,形勢的今后動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民意的方向,,可以肯定的是,,時間在愛國愛港力量的一邊,在全國人民一邊,。
香港的繁榮離不開祖國這個大后方,,也離不開香港的法治與安定。香港社會與內(nèi)地社會存在價值差異,,但這不妨礙香港在祖國大家庭中扮演獨特角色,,繼續(xù)做中西之間的橋梁。做橋梁還是前線,,香港一定會冷靜地選擇前者,,這一點決無懸念。
美國對香港的干預能力是有限度的,,德國自己很清楚,,它在香港問題上就是個打醬油的。馬斯外長的表演是在默克爾總理訪華之后,,它是個典型的精心計算得失的秀,,表現(xiàn)的不是道義大氣,而是市井政治的小家子氣,。
香港的事情誰主沉浮,,輪不到西方的力量,更輪不到柏林,。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香港 德國 分子 外長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