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蘭州有間“博物館餐廳”:2000件老物件伴食客享“文化餐”
中新網(wǎng)蘭州8月5日電 (艾慶龍 高瑩)在甘肅蘭州新區(qū)珠江大道上,,有一棟灰色的三層樓房,木質(zhì)兩扇大門敞開,,中間掛著4盞燈籠,。這棟并不起眼的建筑是一家“博物館餐廳”,記錄了一個多世紀生活變遷,。
近日,,記者探訪這家“博物館餐廳”。推開厚重的木質(zhì)大門,,目光所到之處為外方內(nèi)圓的灰色照壁,,其上是一幅用干花、大理石,、假山,、木刻等制作而成的山水畫,照壁后面則別有洞天,,若干紅燈籠點綴其中,,一亭、一橋,、一船是進入“餐廳博物館”的必經(jīng)之景,。
建筑的二樓是餐廳包廂亦是博物館展廳,。“博物館餐廳”負責(zé)人李維東告訴記者,,此餐廳共有超2000件老物件,,分門別類布設(shè)在31個主題“博物館包廂”內(nèi)。
老電視,,老收音機,,老玻璃漆畫、老皮影,、老墨斗,、老衡器、老照相館……從誕生之初的奢侈品到暢銷多年的日用品,,再到如今的陳列展品,,在“留聲歲月”“鏡花水月”“方圓規(guī)矩”“風(fēng)影旦戲”“稱心如意”等包廂式展廳均能一一找到。李維東表示,,以往只受到小眾投資客追捧的老物件,,近年來,隨著經(jīng)濟發(fā)展,,逐漸被更多民眾所認可和追捧,,成為“新寵”。
52歲的李維東收藏老物件已有20多年,,僅有初中學(xué)歷的他講述“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卻滔滔不絕,。談及收藏生涯,李維東介紹說,,他初中畢業(yè)后便選擇闖蕩社會,,在機關(guān)單位從事司機一職,閑暇之際,,酷愛手表的他會通過收購和交換獲得不同手表,,慢慢便喜愛上收藏。
隨著李維東開始經(jīng)商,,手頭漸寬裕,,從收藏手表的愛好發(fā)展成迷戀“老物件”,在民眾眼中的無用之物,,李維東卻對此如獲至寶,。茶余飯后打聽誰家有“老物件”,或交換或購買成為他的“工作”之一,。
“以前,,蘭州村莊都建有水渠,,借助水車之力,將黃河之水引至田間地頭,,灌溉農(nóng)作物,。隨著科技發(fā)展,水車退出歷史舞臺,,石頭制式水渠也被遺棄,。”李維東指著石頭制式水渠說,,兩年前,他在鄉(xiāng)村偶遇部分水渠,,但村民不愿破土,,心有不甘的他時刻惦記,得知鄉(xiāng)村改造,,便與朋友一同前往,。
“施工現(xiàn)場一片狼籍,他和朋友埋頭苦尋半日,,仍毫無頭緒,。”李維東回憶說,,當時,,越尋找越心急,正當苦惱之際,,在小山坡上尋到,,便帶回收藏。
“老物件對于現(xiàn)代人而言,,不僅僅是一個載體,、一個工具,更多包含著時代的記憶,?!?017年,李維東所在公司開始打造晴望川民俗文化村,,已有萬件“老物件”的李維東作為負責(zé)人之一,,便提議建造“博物館餐廳”。
“把餐館變成博物館,吃的不僅僅是美食,,更能感受到一種文化的記憶,。”李維東介紹說博物館名稱時說,,晴望川是蘭州新區(qū)所在地秦王川的古稱,,意為“天晴方可望見川之雄闊”。隋末,,金城校尉薛舉屯牧于此,,號稱“西秦霸王”,遂將“晴望川”改名“秦王川”,,并沿用至今,。
2012年,蘭州新區(qū)獲批成為全國第五個,、西北首個國家級新區(qū),,一座承擔(dān)西北地區(qū)經(jīng)濟增長極的新城在秦王川上拔地而起。
在晴望川民俗文化村,,青石板的街巷曲曲折折,,兩旁店鋪鱗次櫛比。李維東表示,,“博物館餐廳”2018年9月試運行,,至今,單日游客和食客最高達5萬人次,。
“一件老物件,,是一段回憶,你來,,故事便有了續(xù)集,。”李維東透露,,讓更多人通過熟悉的老物件,,喚起美好的回憶。下一步,,他會將剩余藏品專門開設(shè)博物館,,使游客或食客,可享“文化大餐”,。(完)
編輯:楊嵐
關(guān)鍵詞:李維 維東 老物 物件 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