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我家的兩岸故事——遷臺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在高雄首展
新華社高雄7月11日電(記者何自力 石龍洪)11日在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shù)中心首展的“遷臺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用實物、圖文,、聲像向觀眾講述了一個個 “我家的兩岸故事”,。
1949年,,百萬同胞自大陸各地渡海來臺,“一塊新的門牌叫作眷村,,一個倉促生火的爐灶叫作他鄉(xiāng)……”在落地生根的同時,,故鄉(xiāng)已成追念。展覽以“遷臺歷史記憶庫”豐富的人物影音及典藏文物為主題,,結(jié)合互動科技與新媒體藝術(shù),,設(shè)立“漂移時光”“遷臺映像”“落地成家”“我的傳家寶”四大展區(qū),引領(lǐng)民眾穿越歷史云煙,。
局勢動蕩,,故宮守寶人歷經(jīng)迢迢險路,護送文物精品安然抵臺,,近百歲的索予明是如今僅存的活見證,。1949年,,索公在登船前辭行母親,喟嘆碼頭的暫別竟成永別,。
詩人張默1949年搭乘中興輪來臺,,后于高雄市左營,與洛夫,、痖弦發(fā)起創(chuàng)世紀詩社,,將漂泊的身世轉(zhuǎn)化為對家園與親人的詩思與詩情?;氐侥暇?,九十高齡的張默在母親墓前寫下了催人淚下的詩歌《我在母親的墳前翻了一個大筋斗》。
“遷臺文物收集保護工作開始得太晚了,?!弊鳛檫w臺二代的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沈慶京不無遺憾。幼時他隨投筆從戎的父親沈春池赴臺,,見證臺灣眷村的時代歷程,。1987年他贊助凌峰拍攝《八千里路云和月》,2016年起開始“遷臺歷史記憶庫”搶救計劃,,以增進兩岸對于歷史記憶之保護及傳承,,迄今已搜錄超過700名見證人物。
“我家的兩岸故事——遷臺歷史記憶兩岸四城巡展”由高雄,、上海,、臺北、福州四城文化主管單位與財團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7月11日至7月28日于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shù)中心首展,,年內(nèi)將在上海、臺北,、福州巡回展出,。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兩岸 遷臺 歷史 史記 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