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醫(yī)訊同期聲醫(yī)訊同期聲
修復脫靶“漏洞”
日前,,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fā)表了我國科學家題為《DNA單堿基編輯技術引起RNA(核糖核酸)脫靶及其通過突變消除RNA活性》的研究論文,,首次證明了多個單堿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并獲得3種更高精度的單堿基編輯工具,,為單堿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時隔3個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楊輝研究組的成果再次登上了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這一次,,這位“85后”研究員帶領著他的團隊,一路披荊斬棘,,首次證明了多個單堿基編輯技術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并獲得3種更高精度的單堿基編輯工具,為單堿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基礎,。
“這項研究提供了減少RNA脫靶的單堿基編輯器,對基因編輯領域具有重要價值,?!眹H同行如是評價。
神奇的單堿基編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基因編輯這一曾經高高在上的科學名詞,,如今已走進公眾視野?!盎蚓庉嫾夹g若使用得當,,是能造福人類的?!睏钶x舉例,,利用這一技術,,我們可以改良植物性狀,使得蔬菜保質期更長,、口感更好,;而通過相關DNA復活滅絕物種等,都并非遙不可及,。
當然,,對于基因編輯技術來說,更關鍵的是可以治療一些惡性疾病,。脊髓性肌營養(yǎng)不良,、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視網膜黃斑變性,、遺傳性耳聾……根據楊輝提供的數據,全球有3億罕見病患者,,其中兒童占了一半,。這7000多種罕見病絕大多數無有效藥物可治,猶如懸在頭頂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長久困擾著人類,。
單堿基編輯技術的出現(xiàn),猶如黎明前的一道曙光,,讓科學家和患者們看到了希望,。“80%的罕見病是單基因遺傳病,。理論上,,通過單堿基編輯技術可以修復50%以上的單基因遺傳病?!闭撐牡谝蛔髡?、中科院神經所博士研究生周昌陽稱。
然而現(xiàn)實卻是,,由于安全性一直無法確定,,迄今為止,僅有兩三種基因編輯技術進入了臨床試驗階段,。橫亙在罕見病患者面前的是一座看不見的高山,。
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人類的DNA由31億多個堿基對組成,,這些數量龐大的堿基對由ATCG四種堿基有機地排列組合而成,。所謂基因編輯,即是對基因組中的特定DNA片段進行敲除,、加入,、替換等,。2012年,憑借成本低廉,、操作方便,、效率高等優(yōu)勢,第三代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迅速在科學界風靡,。
在CRISPR/Cas9基礎上,,隨后又衍生出了第四代基因編輯技術——單堿基編輯技術:一類是CBE,即可以將DNA四種核苷酸中的C突變成T或者G突變成A的一類編輯器,;第二類是ABE,,即可以將T突變成C或者A突變成G的編輯器。
“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相當于一個加了GPS的剪刀,?!彪S著研究深入,周昌陽等人發(fā)現(xiàn),,在針對很多疾病開展修復的過程中,,由于CRISPR/Cas9首先需要切斷DNA雙鏈,再利用細胞自身的修復來精確修復,,這往往導致切斷了DNA雙鏈之后,,僅有一部分細胞會通過精確的同源重組來修復,另外一部分則會被隨機修復,。而隨機修復往往會引起其他的突變,,這就限制了CRISPR/Cas9技術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
“如果將CRISPR/Cas9及其衍生工具用于臨床的話,,脫靶效應可能會引起包括癌癥在內的多種副作用,。”楊輝說,。
與CRISPR/Cas9相比,,單堿基編輯技術可以更精細地修改DNA?!皢螇A基編輯技術在不需要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就能精確實現(xiàn)DNA的定向突變,可以應用到大多數單基因遺傳病中,。”周昌陽表示,。
無處不在的脫靶風險
我們知道,,在某些極端情況下,一個堿基的變化都可能導致某些基因功能的改變或者缺失,,進而引發(fā)疾病,。實際上,,人類接近一半的單基因遺傳病,是由一個堿基變化導致,。因而,,能否把這個特定的堿基安全有效修復,這正是基因編輯工具肩負的一個重要使命,。
“無論哪一種基因編輯工具,,編輯效率和特異性一直是衡量其好壞的兩個關鍵因素?!敝懿栒f,,基因編輯技術的開發(fā)難點在于,既要能保證很高的目的位點編輯效率,,又要能保證基因編輯工具的特異性,。換句話說,我們的基因編輯工具只能編輯目的位點,,不能編輯到其他不想編輯的位點,。
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隨著研究的深入,,自CRISPR/Cas9技術誕生以來,單堿基編輯這一被科學界寄予厚望的高精度基因編輯技術,,也于今年初被證實難逃脫靶風險,。
今年初,楊輝團隊建立起名為GOTI的新型脫靶檢測技術,,通過精巧的實驗設計發(fā)現(xiàn),,原以為安全的CBE單堿基基因編輯技術存在DNA脫靶,其脫靶的概率相當于自然遺傳突變的20倍,。這意味著什么,?“如果脫靶發(fā)生到了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上,將會導致一定的致癌風險,?!敝懿柦忉尅6靡嬗谶@一發(fā)現(xiàn),,隨后有兩家公司正在推向臨床的兩個基因藥物項目及時叫停了,。
探索的腳步沒有就此停止。此前,,對于單堿基編輯技術脫靶問題的研究一直專注在DNA水平,,該工具在RNA水平上是否也存在脫靶風險呢?瞄準新目標,,楊輝團隊開始了新一輪的深入研究,。
更安全精準的編輯工具
時光不負情深,。此次,研究團隊將單堿基編輯技術脫靶檢測范圍擴展到了RNA水平,,首次證明常用的3種單堿基編輯技術BE3,、BE3-hA3A和ABE7.10均存在大量的RNA脫靶,并且發(fā)現(xiàn)ABE7.10高頻率地發(fā)生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上,,具有較強的致癌風險,。
“在之前的研究報告中,CBE單堿基編輯技術存在全基因組范圍內的DNA水平隨機脫靶,,ABE單堿基編輯技術未檢測到DNA水平的脫靶,。而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CBE和ABE均存在RNA水平的脫靶,?!敝懿柛嬖V記者,這提示了該領域不僅需要關心基因編輯工具的DNA水平脫靶檢查,,還需要關心RNA水平的脫靶檢查,。“我們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夠開發(fā)出高編輯效率,、高特異性的基因編輯工具,,應用到疾病的治療中去?!敝懿栒f,。
事實證明,RNA脫靶確實存在于單堿基編輯器上,,但是具體由哪一個部分引起的RNA脫靶呢,?
研究團隊通過精巧的實驗設計,發(fā)現(xiàn)存在于單堿基編輯器中的脫氨酶是“罪魁禍首”,。他們分別對CBE單堿基基因編輯技術的胞嘧啶脫氨酶,,以及ABE單堿基基因編輯技術的腺嘌呤脫氨酶實施了突變優(yōu)化,將兩種脫氨酶的RNA結合活性失活掉,,使其不能結合到RNA上,,最終獲得能夠完全消除RNA脫靶,并維持DNA編輯活性的高保真單堿基編輯工具,。
不僅如此,,研究團隊開發(fā)的新一代ABE單堿基編輯工具還能夠縮小編輯窗口,實現(xiàn)更加精準的DNA編輯,。該技術在特異性和精確性上超越了單堿基編輯器ABE7.10,,有望在未來成為一種更加安全、更加精準的基因編輯工具,應用于臨床治療中,。
周昌陽告訴記者,下一步,,研究團隊將努力開發(fā)出既沒有DNA也沒有RNA脫靶的編輯工具,。而如何使得基因編輯工具變得更小,更加方便導入到病人的細胞中開展治療,,也是未來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眼下,研究團隊已開始嘗試以小鼠和猴為模型,,用基因編輯研究治療罕見病,。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編輯 堿基 技術 基因 脫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