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xié)·協(xié)商>建議 建議
公共法律服務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
訪全國政協(xié)委員,、司法部副部長劉振宇
公共法律服務也是立等可取、隨時隨地可以獲得的
記者:進入新時代,,我國群眾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有什么變化,?公共法律服務與一般法律服務的不同點是什么,?
劉振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fā)生變化,,隨著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的法治需求越來越高,如果說以往的需求更多的是物質的,,如今,,他們更多的是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越來越習慣于通過法治方式解決各種問題?!币蚨?,司法部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主管部門,必須在法律服務質量,、服務形式,、服務效率上進行創(chuàng)新,努力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
公共法律服務最突出的特點是公益性和普惠均等性,。公益性是指提供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責任,。關于普惠均等,以公共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為例,,法律援助的對象是弱勢群體,,包括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婦女、未成年人及軍人家屬,,而公共法律服務面對的是全體人民群眾,。除這兩個特點外,公共法律服務還具有人民性,、專業(yè)性,、集成性和便捷性的特點。也就是說,,與國家信息科技進步,、智慧城市,、鄉(xiāng)村振興相適應,公共法律服務也是立等可取,、隨時隨地可以獲得的服務,。
營造了人民群眾遇事找法的法律氛圍
記者:近幾年,群眾在公共法律服務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請您介紹下司法部具體抓了哪幾方面的工作?
劉振宇:今年2月21日,,司法部在廣州召開了首次公共法律服務工作會議,。說是第一次是因為以往工作會議都是關于公共法律服務某一領域,如律師,、公證,、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司法鑒定等各自專業(yè)領域的會議,,這次則是一次綜合性的公共法律服務會議。通過調研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近幾年,,我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取得了相當好的成效。
首先是公共法律服務制度基本建成,。從國家頂層來看,,我國現(xiàn)在有律師法、公證法,、人民調解法,、仲裁法、法律援助條例,、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等,與此同時,,司法部和各級司法行政機關還建立了一系列部頒規(guī)章,、地方行政性法規(guī)和規(guī)范性文件,在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建設方面有了法律制度的支撐,。
其次,,公共法律服務的機構和隊伍不斷發(fā)展壯大。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中心、人民調解委員會,、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務機構等達到85.3萬個,專業(yè)人員達420萬,。
再次,,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基本建成,。從省到鄉(xiāng)鎮(zhèn)街道的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近3000個、公共法律服務站3.9萬個,。再往下延伸,,還為65萬個村(居)配備了法律顧問,這些都屬于實體平臺,?!?2348”公共法律服務熱線覆蓋到全國,去年共接通電話347.9萬通,。2018年5月,,司法部開通了中國法律服務網,截至2019年2月18日,,中國法律服務網及各省法律服務網訪問達1.5億次,,注冊社會公眾450萬,咨詢服務總量300萬次,,在線辦理法律事務50多萬件,。
可以這么說,以司法行政機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參與,,以公共法律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為載體,,由律師事務所、公證處,、法律援助中心,、司法鑒定機構、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各專業(yè)服務機構組成的,,覆蓋城鄉(xiāng)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已初步形成,,廣大人民群眾的公共法律服務需求基本實現(xiàn)在掌上辦、在指尖辦,。
記者: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對群眾生活有哪些積極影響,?
劉振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快速推進,給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方便,,營造了人民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律氛圍,。
比如,,群眾只要撥打12348法律服務熱線,就可咨詢法律問題,;只要登陸中國法律服務網,,就可以查詢、咨詢和尋求法律幫助,;只要打開百度地圖一搜,,就可以找到距離最近的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可以去跟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員、人民解調員,、仲裁員等面對面地咨詢,。比如,我到江蘇調研時就遇到一件真實案例,。一名農民工受工傷后在家休養(yǎng),,正為不知道怎樣進行工傷鑒定一籌莫展之際,有一天他拄個拐杖下樓,,發(fā)現(xiàn)居民樓單元門口貼有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的宣傳海報,,他半信半疑地拿出手機掃了掃上面的二維碼,沒想到很快就找到了附近的法律援助中心,,沒幾天,,他的事情就得到了解決。
做大做強做好做優(yōu)
記者:請您談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還存在哪些不足,?下一步司法部準備采取哪些措施以補齊短板,?
劉振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確已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但與“兩快兩全”和“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12字目標要求來看,客觀上由于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公共法律服務中涉及的專業(yè)人員有各自獨立的體系和制度等原因,,導致服務總量供給不足、服務整合不夠,、保障不太到位,、服務水平及質量不高等問題,距離人民群眾的期盼還有一定的差距。
為確?!皟煽靸扇蹦繕说膶崿F(xiàn),,司法部著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現(xiàn)從“有沒有”向“好不好”轉變,工作推進上則堅持以服務需求為導向,、人民滿意為標準,,既解決雪中送炭,,也著眼于錦上添花,,也就是做大做強,做好做優(yōu),。
一是要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均等化上下功夫,。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把大中城市的優(yōu)質資源向基層轉移和延伸,,用行政手段進行積極引導。比如,,可以組織大專院校法學專業(yè)學生志愿者,,引導離退休職工發(fā)揮專業(yè)作用,法律援助“1+1”行動支持西部貧困地區(qū),,即“1個律師+1個大學生”,。二是優(yōu)化和整合法律服務資源。面對法律服務線條化,、碎片化的問題,,要建立一種機制,把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員、人民調解員和仲裁員等集合起來,,匯集到三大平臺上,,加強平臺的融合聯(lián)動,解決快的問題,、優(yōu)的問題,、便民的問題。三是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知曉率,、首選率和滿意率,。強化領導責任,在全國普遍建立“司法行政領導干部直接面對群眾,、直接聽取批評意見”機制,,建立“領導干部公共法律服務接待日”制度和“群眾批評意見分析報告”制度,面對面聽取人民群眾的批評和意見建議。四是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保障基礎,。各地司法行政機關要協(xié)調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將基本公共法律服務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引導社會資金投向公共法律服務領域,,提高公共法律服務資金保障水平,。五是加強服務團隊的業(yè)務建設。通過專業(yè)知識及職業(yè)精神的培訓,,使得公共法律服務的專業(yè)隊伍人才更有責任感,,同時,動員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法律服務,,喚起全社會公共法律服務意識,,使中央的要求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法律服務 司法部 人民群眾 劉振宇 政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