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外媒記者首次跟拍"蛟龍?zhí)?,,這一幕令其驚呼
大海深處是什么,?
2月14日,卡塔爾半島電視臺推出一部重磅紀錄片,,名為“中國水下捕獵”,,這是外媒首次跟蹤拍攝中國“蛟龍?zhí)枴陛d人潛水器的深海探索過程,。其中,有很多首次公開的畫面,,令外界頗感震驚,。
紀錄片稱,中國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大膽的深海任務,去從未有人類踏足的地方探尋,,那里有著豐富稀有的資源和獨特的生物種類,。中國研究船行駛在印度洋上,潛航員駕駛著“蛟龍?zhí)枴睗撊胗《妊笊钐?,科學家們則對“蛟龍?zhí)枴睅Щ氐纳詈YY源,、物種進行分析。
但事實上,,對“蛟龍?zhí)枴笨瓶缄爢T們而言,,每一次執(zhí)行下潛任務都一刻不能松懈,深海中復雜未知的環(huán)境隨時可能發(fā)生危險,。冰冷的海水,、超高壓的水下環(huán)境、暗礁密布的海底,,都讓潛水器上的人員精神緊繃,,隨時都要做好應對突發(fā)狀況的準備。一旦這個重達22噸的大家伙失去動力,,就會迅速下沉至海底深淵,,外界幾乎無法施以援手。
片子記錄了一段潛航員付文韜和隊友駕駛著“蛟龍?zhí)枴睗撊胗《妊蠛F矫嫦?000米的熱液區(qū)的經(jīng)歷,。
畫面中顯示,,海床上林立著不斷噴發(fā)的“黑煙囪”,“蛟龍?zhí)枴边@次的任務就是從熱液噴口抓取巖石樣本,。這些看起來就像微型火山口的“黑煙囪”中,,蘊含著非常珍貴的礦物和生物信息。如果能順利采集到樣本,,將對熱液噴口的地質構造認知以及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分析起到關鍵作用,。
然而,僅僅是接近“黑煙囪”就十分危險,,因為其噴出的灼熱水流溫度高達400度,。盡管“蛟龍?zhí)枴迸擉w能承受高溫高壓,但玻璃窗是軟肋,,若被灼傷可能導致艙體爆裂,。
駕駛員付文韜在操縱機械臂取樣時突然發(fā)現(xiàn),當船體隨著海底洋流漂移,,左側窗口被黑煙遮住,,右側玻璃窗已非常接近熱液噴口,于是立即轉向離開,?!翱赡芪覀內藭涣粼谏詈#曳浅?,因為潛水器的兩個推進器不能停止運轉或發(fā)生故障,。”
幾個小時后,,“蛟龍?zhí)枴狈祷睾C?,回到母船,這時大家才看清,,船體上留下的大塊灼傷痕跡,。看到被熱液灼燒融化的艙體,,跟拍的半島電視臺女記者驚呼,,“發(fā)生了什么?,!”
付文韜回答稱,,“這是被高溫灼傷,離窗戶越近越危險,。太危險了,。”
作為中國首批專業(yè)潛航員,,付文韜先后參加了“蛟龍?zhí)枴?000米,、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全部海試任務,,還曾獲得國務院授予的“載人深潛英雄”的稱號,。擁有豐富駕駛經(jīng)驗的他,每一次駕駛“蛟龍?zhí)枴倍疾桓业粢暂p心,。
付文韜表示,,自己身上的擔子仍然非常重,因為目前專業(yè)駕駛員人非常緊缺,,這是緊迫的事,,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國家培養(yǎng)出越來越多的專業(yè)駕駛人員。
“我希望他們能快速成長,,我們只有兩名專業(yè)駕駛員,,我們需要駕駛的次數(shù)非常多。這對我們很重要,、對我們國家也很重要,。所以,對我而言,,這是非常重大的責任,。”
紀錄片記述了付文韜帶教的學員之一——張奕的故事。張奕是一名非常年輕的中國科考隊員,,正在接受深海潛航員培訓,,她夢想能在科考中有新的發(fā)現(xiàn)。目前,,張奕也已正式成為中國首位駕駛“蛟龍?zhí)枴钡呐疂摵絾T,。
張奕告訴記者,第一次駕駛可能是最危險的,,所以有一點害怕,。“我一直在告訴自己,,要變得更強才行,。當時自己還在暢想,希望有一天能夠在水下發(fā)現(xiàn)一些動植物的新品種,,甚至可以用自己的名字給它們命名,,這些事簡直太酷了?!?/p>
由于海底溫度較低,,張奕第一次下潛甚至在身上貼了7片“暖寶寶”用來取暖。下潛前一晚,,張奕穿上新制服,,“衣服胸前有紅色的中國國旗,我喜歡,;這是我成為實習潛航員的一天,,我夢想著有一天能穿上這身印有國旗的制服,很美,?!?/p>
當她看到海底裸露的巖石,發(fā)光的小魚還有大片的???,更加堅定了當好一名“海洋人”的決心。如今的張奕已經(jīng)可以獨立駕駛“蛟龍?zhí)枴边M行下潛作業(yè)了,,她表示在海底的幾個小時需要良好的耐心與毅力,,并且要保持自己的精神絕對專注。
當然,,還有年輕的中國科考人員對探索未知世界無比高漲的熱情和敬業(yè)精神,,同時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他們也默默承受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有年輕的科考人員對記者稱,,當這次下潛任務的七個設備中有六個出自自己之手時,,感到責任和壓力重大,任務執(zhí)行前三天幾乎無法入睡,,甚至偷偷流淚,。
當看到任務順利進行時,中國科研隊員也難掩心中激動,。未知的挑戰(zhàn)成為隊員們前進的動力,。
2012年6月24日,,中國“蛟龍?zhí)枴痹隈R里亞納海溝試驗海區(qū)首次突破7000米下潛深度,,隨后創(chuàng)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世界同類作業(yè)型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紀錄,。這意味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yè)的能力,。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中國 蛟龍?zhí)?#32;記者 首次 駕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