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手工香腸走紅 是消費升級也是文化傳承
每到過年時節(jié),媽媽就會早早寄來年貨,年貨里少不了的就是手工香腸,。早些年,香腸都是家里自己準備的,。后來,菜市場上有人開始專門做灌制香腸的生意。臘月間,,家里人自己買好肉,、配料,帶給灌腸師傅,,用專門的機器攪拌,、灌制,拎回家掛起來,,風干,、發(fā)酵,就成了臘味,。在老家四川,,農村里還用松柏枝熏香腸和臘肉,這種煙熏臘味,,讓年味更加濃郁,。
這些年,手工香腸越來越普及,,但凡有菜市場的地方,,便有人專門制作手工香腸。媒體多次報道過,,杭州三里亭農貿市場有個于師傅,,金華人,立冬過后就開始幫顧客灌香腸,,做到年前一周收攤,每年就做這幾個月生意,,生意紅火,,灌腸要用的酒,是自己釀制的高粱酒,,今年就準備了1萬多斤,。
“讓人放心”確實是手工香腸走紅的重要原因。這些年,,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不合格的食品給人們帶來慘痛的教訓。地下黑作坊生產的香腸臘肉,,看一眼都讓人惡心,。而手工香腸,則可以自己采購新鮮的食材,,看著師傅灌制,,一切都是透明的,老百姓自然很放心。從中也帶來的啟示就是,,只有透明公開,,才能建立公信力。香腸是這樣,,其他事情也是這樣,。想通了這一點,食品安全不難解決,。
除了安全,,手工香腸走紅還有更重要的原因。現(xiàn)代化的食品工業(yè),,解決了大規(guī)模食品生產中許多難題,,比如眾多食品添加劑的發(fā)明的應用,就起到了延長保質期,,提升口感,,美化食品外觀等作用。而加工工藝的發(fā)達,,自動化的生產流水線,,進一步降低了食品加工成本,降低了美食普及的大眾化門檻,。至于專業(yè)化的農產品種植,、運輸、分銷,,更是建立起了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完整食品產業(yè)鏈體系,。
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發(fā)展規(guī)律,同樣適用于人們對于食品的要求,。當現(xiàn)代化大工業(yè)“否定了”傳統(tǒng)的食品加工方式,,工業(yè)化的流水線上生產出來的香腸,也曾經一度取代了手工香腸的地位,。工業(yè)香腸相比較傳統(tǒng)的手工香腸,,有著太多的優(yōu)勢。從時間上講,,手工香腸只能在過年期間利用天氣條件進行制作,。而流水線上的香腸,一年到頭都可以生產出來,。想吃,,隨時都可以。從成本上講,,過去的手工香腸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做,,費時耗力,。工業(yè)香腸是機器化大生產,集中采購,,成本比自己做低了很多,。
但是,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解決不了口味的個性化需求,。吃是一種個性化的需求,每個人的口味都不盡相同,。大規(guī)模流水線生產出來的香腸,,成千上萬斤的香腸,基本都是同樣的味道,,雖然經過優(yōu)化,,但吃兩口就會膩味。而手工香腸,,家家都有自己的秘方,,手工香腸的走紅,實際上是對少了一點差異感和個性化的流水線香腸的一種消費升級,,是對“否定了”傳統(tǒng)食品的現(xiàn)代食品工業(yè)的再一次“否定”,。
文化的傳承需要儀式感,對中國人來說,,過年就是一種傳承文化的儀式,,應當非常隆重,馬虎不得,。香腸是儀式中斷然不可少的食物,,不能用平時買來的工業(yè)化香腸對付,佐餐可以,,但不足以體現(xiàn)春節(jié)的重要性,。手工香腸,一般都是家里負責飲食的成員親自打理,,體現(xiàn)了家庭口味的偏好,濃縮了長輩對子孫后代的關心,,尤其是費心從老家寄來的,,則更要好好保存,在年三十的除夕夜里,,細細洗了,、蒸了、切了,,講究一點的,,還要擺個盤才端上桌,,然后對孩子說,“這是奶奶做的香腸,,嘗嘗看,。”家庭的傳承,,就體現(xiàn)在這短短的一句話里了,。
正月里,我們家還去了安昌古鎮(zhèn),。鎮(zhèn)里已經把手工香腸做成了真正的產業(yè),,滿街都是做香腸的,家家都打出“手工香腸”的旗號,。沿河的柱子上,,掛著無邊無際的香腸和臘肉,特有的醬香臘味彌漫在空氣之中,。游客摩肩接踵,,項背相望,臨走的時候,,人人都要帶一點伴手禮離開,,臘腸醬魚自然銷量大增。在這里,,手工香腸是食品,,是旅游,是文化,,更是帶動當?shù)亟洕l(fā)展的支柱產業(yè),。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香腸 手工 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