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xié)·協(xié)商>會議 會議
陜西省政協(xié)委員、省社會科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吳敏霞建議:
建立古代文獻資源數據庫
人民政協(xié)網陜西1月27日電(記者 路強)“陜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歷朝歷代在這里遺留下了豐富的典籍文獻和金石文獻,。”在陜西省政協(xié)十二屆二次會議上,,省政協(xié)委員,、省社會科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吳敏霞表示,在當前信息化生存時代背景下,,通過建設陜西古代文獻資源數據庫的途徑,,科學、合理,、綜合性開發(fā)利用其價值,,對于傳承中華文脈、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加快陜西文化強省建設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吳敏霞委員透露,陜西省古代文獻資源具有種類多,、數量大,、分布廣、價值高的特點,。包括有古籍(6萬余種,、200萬余冊)、碑刻(3萬余通),、金文(2000余件),、甲骨文(2000余片)、陶文,、封泥,、骨簽等,這些文獻資源廣泛分布于陜西全省各地市區(qū)縣,,內容涉及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宗教、民俗,、輿地,、人物等各個方面,不僅是陜西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時也是承載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伴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近30年來,,各類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建設已經成為一種發(fā)展趨勢,。對此,吳敏霞委員建議,,推動古代各類文獻的數字化進一步發(fā)展,,結合這些文獻資源的特征,有針對性地制定實施方略,,分階段,、分步驟,強化合作,,持續(xù)不斷地推進實施,。要摸清底數,,制定規(guī)劃。建議由省委省政府組織,,各地市縣及有關機構積極配合,,徹底清理家底,搞好規(guī)劃,。區(qū)別對待,,分步實施。建立可供檢索的目錄數據庫,,全面掌握陜西古代文獻資源,。建立與目錄數據庫相匹配的圖像數據庫,如古籍善本文獻庫,、碑刻精萃數據庫,、金文甲骨文拓片數據庫、陶文骨簽封泥圖像數據庫等,。做好各類文獻資源的全文檢索,,進一步細化子數據庫的分類和功能。為文獻資源價值的開發(fā)和利用,、學術研究與創(chuàng)新提供便捷,、高效的途經;還可以結合數據庫使用對象的不同,,開發(fā)移動終端app,,實現(xiàn)文獻數據使用普及化。
“為避免重復開發(fā),,有效地推動古代文獻資源數字化建設”,,吳敏霞委員建議由陜西省委宣傳部牽頭成立“陜西古代文獻資源數字化工作領導小組”,相關部門如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教育廳,、省文物局、省地方志辦公室,、省社會科學院等作為成員單位,,組織省內圖書館序列、文博序列,、高校序列、研究單位,,通力合作,,利用五到十年時間,結合不同類型資源,,有區(qū)別,、分類型,、分批次、分項目進行,。她還特別強調,,數字化工作是一項費時、費力,、費工的高智力投入工程,,沒有一定的經費支撐,很難開展工作和并取得高質量成果,。建議由省財政投入一定的資金,,用以扶植項目的順利開展。
編輯:秦云
關鍵詞:古代文獻資源數據庫 吳敏霞 陜西省政協(x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