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鼓勵干部在崗位上真抓實干
剎住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的歪風,需要改進考核辦法,,減少對痕跡管理的路徑依賴,,充分用足用好“指揮棒”,,鼓勵干部在崗位上真抓實干
前不久,筆者在基層采訪中看到這樣一個場景:鎮(zhèn)政府會議室里,,藍,、黑、紅三種顏色,、數(shù)十個文件夾整整齊齊地碼成一排,,對面桌子上,各式紅頭文件交疊錯落,,門口幾個裝滿文件的箱子旁,,工作人員還在整理剛運進來的一批文件……原來,一場“村級扶貧資料大比武”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著,。
“材料越厚實,,碼放越齊整,,字跡越工整,分數(shù)就越高”“上面要得急,,只好連續(xù)熬夜補材料,,加班加點造痕跡”……這些話吐露出一些干部的真實心聲。痕跡管理的初衷是為了落實工作,,但一些地方在執(zhí)行中卻變形走樣了,,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
對上級而言,,精心策劃的一些痕跡不能反映真情況、真問題,,誤導上級決策,,浪費行政資源。對基層干部來說,,過度強調痕跡管理,,工作負擔增加不少,卻推動不了工作,,反倒助長了形式主義歪風,。更重要的是,為蒙混過關而炮制的假痕跡掩蓋了問題,、粉飾了政績,,損害的是群眾利益,貽誤的是發(fā)展良機,。
痕跡管理變形走樣,,同一些地方“唯痕跡論英雄”大有關系。有的地方上級檢查過濫過多,,下面疲于應付,,只好走過場、裝樣子,,在痕跡上做文章,。也有一些干部政績觀出了偏差,工作上追求華而不實,,擅長表面功夫,,脫實就虛,導致形式主義,。還有的干部精于“為官之道”,,他們唯上不唯實,不怕群眾不滿意,,只怕領導不注意,。如此種種,,自然是留“跡”不留“心”。
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共產(chǎn)黨人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靠的是“實干”二字。焦裕祿只在蘭考縣工作475個日夜,,卻把幾乎所有時間都用在帶領干部群眾鎖風沙,、戰(zhàn)旱澇、興水利上,;谷文昌任東山縣委書記10年,,始終堅持要顯績更要潛績,帶領干部群眾治理風沙,、修建水庫,;廖俊波擔任政和縣委書記期間,以“背石頭上山”的勁頭帶領干部群眾苦干實干,,累計減貧3萬多人……這些黨的好干部把責任扛在肩上,,把群眾的冷暖裝在心頭,他們不搞形式主義,,而是真抓實干,,解決群眾的一個個難題,攻克發(fā)展中一道道障礙,,在人們心里樹起了一座座永不褪色的豐碑,。
“不能一味要求基層填表格報材料,不能簡單以留痕多少評判工作好壞,,不能工作剛安排就督查檢查,、剛部署就進行考核,不搞花拳繡腿,,不要繁文縟節(jié),,不做表面文章……”去年,,中辦印發(fā)的《關于統(tǒng)籌規(guī)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對改進督查檢查考核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剎住重“痕”不重“績”,、留“跡”不留“心”歪風,,需要改進考核辦法,減少對痕跡管理的路徑依賴,,充分用足用好“指揮棒”,,鼓勵干部在崗位上真抓實干。對干部自身來說,,只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經(jīng)常眼往下看,、腳往下邁,傾聽群眾聲音,,把握一線情況,,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推動發(fā)展,,干出經(jīng)得起時間和實踐檢驗的業(yè)績,。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干部 真抓實干 痕跡 鼓勵 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