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一封“家書”,,改變兩岸人生
新華社福州1月1日電題:一封“家書”,,改變兩岸人生
新華社記者許雪毅 付敏
1958年,,她在廈門向金門“蔣軍”廣播喊話,,差點被炮彈擊中,;他的爸爸被從臺灣本島拉去金門當兵,,整個家族哭著提前“送終”,。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40年前的今日,。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大政方針,。她和他的人生,以及無數(shù)人的人生隨之改變,。
40年后,,她和他,原“福建前線廣播電臺”廣播員陳菲菲和臺胞陳清隆,,在廈門相見,。兩人在普通話和閩南話的“無縫對接”中,聊起一封“家書”帶來的兩岸變遷……
炮火人生
“有一次半夜我正在播音,,突然一發(fā)炮彈打過來,,落在窗戶下面,還好有2公分的鋼板擋著,?!彪q笾甑年惙品普f,當時窗戶被打了好多個洞,,濃煙立即漫了進來,。
上世紀40年代末,國民黨軍退據(jù)臺澎金馬,,海峽兩岸形成隔海對峙局面,,廈門、金門成為最前線,。
1953年,,5個大喇叭有線廣播站在廈門何厝、白石等靠近金門列島的海岸突出部設立,。很快,,臺灣方面也在馬山、大擔等地設立5個對大陸廣播站,,隔空唱起“對臺戲”,。
出生于泉州晉江的陳菲菲,原是解放軍文工團團員,能說一口比較標準的閩南話,、普通話,。1955年她被組織安排到原“福建前線廣播電臺”,成為一名廣播員,?!霸瓉砦墓F演出聽到的都是鼓掌聲,當廣播員后聽到的都是炮聲,?!标惙品普f。
當時陳菲菲和同事們每晚七點開始播音到第二天早上七點,。在前線播音,,一個播音組只有一個女廣播員,,上廁所要從山頂跑到山下,。更危險的是,廣播站常遭炮火攻擊,。有一次地面廣播線路被炸成十多段,,全組同事抓緊搶修,剛回碉堡,,一發(fā)炮彈就在搶修處炸開,。
在陳菲菲“對敵”廣播時,陳清隆的父親正在廈門對面的金門“對敵”作戰(zhàn),。
“1958年爸爸被拉去金門當兵,,整個家族都哭了,大家覺得這等于是送終了,?!标惽迓哪棠痰闹v述中,感受到戰(zhàn)爭愁云,。
陳清隆的父親和戰(zhàn)友們住在潮濕的戰(zhàn)壕里,,白天黑夜幾乎沒區(qū)別。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如果補給沒跟上,,要餓上好幾天。陳清隆從父親口述中得知,,當時很多國民黨官兵飽受思鄉(xiāng)之苦,,尤其是想到要打的“敵人”是骨肉手足,不少老兵在巨大心理壓力下自殺,。
溫情告白
在陳菲菲家里,,一張老照片令陳清隆連呼“珍貴”。照片上,陳菲菲右手拿著刊有《告臺灣同胞書》的報紙,,左手調(diào)試著話筒,,面帶微笑。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鄭重宣示了爭取祖國和平統(tǒng)一的大政方針,。從此,兩岸關系開始走向緩和,,廈,、金之間幾十年的炮戰(zhàn)也停止了。
陳菲菲回憶,,1979年以后,,上級規(guī)定,播音開頭語要加上“親愛的”,,廣播內(nèi)容也隨著兩岸交流“融冰”悄悄改變,。上世紀80年代,一架臺灣飛機墜海被泉州百姓發(fā)現(xiàn),,陳菲菲和同事們通過廣播向金門通報情況,。到了約定時間,金門真的派人來了,?!爱敃r正好是端午節(jié),金門派人給我們送來高粱酒和粽子,,我們回贈了茅臺酒和茶葉,。兩邊的人都會講閩南話和普通話,交接很順利,?!标惙品普f。
當陳菲菲對金門溫情“喊話”時,,陳清隆于1986年被派到金門當兵,。雖然他和戰(zhàn)友每天操演,但氛圍已和父輩所經(jīng)歷的炮火紛飛完全不同,。
那時,,陳清隆聽到對岸廈門的廣播,播音內(nèi)容就像聊天,,介紹大陸各方面情況,,邀請同胞回大陸看看。更為常見的是從大陸飄過來的傳單,。直到現(xiàn)在,,他還對諸如“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的傳單內(nèi)容記憶猶新,。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兩岸有了越來越多的“互通有無”,,鄧麗君的歌是陳菲菲和陳清隆今日得見時熱烈交流的內(nèi)容之一,。“那時金門很喜歡播放鄧麗君的歌曲,?!薄班圎惥母韬芴穑覀兇箨懞芏嗳艘捕枷矚g聽,?!?/p>
1991年4月,大陸方面率先停止對金門廣播,。沒過多久,,金門方面也跟著停播了。
新的一頁
“我后來去過金門,?!薄拔乙矎呐_灣來到廈門?!?/p>
時光荏苒,陳菲菲和陳清隆的人生翻開新的一頁,。
將32年青春年華獻給對臺廣播后,,陳菲菲于1987年光榮退休。兩年后,,陳清隆帶著對大陸的好奇,,到訪重慶??吹叫r候地理課本上提到的長江在眼前奔騰,,他心情澎湃,無法言說,。
2003年,,曾在外企工作、到過全球23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陳清隆決定定居廈門,。他說,,人有時候就像南飛的大雁,生命中有一種力量始終在呼喚著自己回家,;廈門,,就是他的家,。
2004年,陳菲菲成為大陸首批到金門旅游的大陸游客之一,。讓她遺憾的是,,當時因為修路,未能到金門馬山廣播站看看,。后來,,她再訪金門,留下了與金門“大廣播”合影的照片,。
如今,,陳清隆在廈門環(huán)島路旁的曾厝垵經(jīng)營一家馬克客棧。兒子高中畢業(yè)后也來到廈門,。在客棧里,,陳清隆特地建立了文化交流服務中心,將自己在大陸16年的生活,、工作經(jīng)歷分享給其他臺胞,。
84歲的陳菲菲和54歲的陳清隆現(xiàn)在生活在同一座城市。曾是兩岸對峙前沿的廈門,,如今有12萬多臺胞在此安居樂業(yè),。
40年前一封“家書”,改變了歷史,。今天,,兩岸同胞正在新時代背景下,書寫“兩岸一家親”的嶄新故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金門 陳菲 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