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2018年俄歐關系:低谷徘徊 前路難測
新華網北京12月28日電(徐海知 徐倩)2018年,對于俄羅斯與歐洲國家的關系來說,,波瀾不斷,,曲折連連,,可謂多事之秋,。
有共識,,更有紛爭,;有防范,,亦有所求。危機與轉機同在,抗爭與合作并存,,成為今年俄歐關系真實寫照,。俄羅斯與歐洲的2018,低谷徘徊,,前路茫茫,。
峰回路未轉 俄歐關系低谷仍徘徊
即將過去的2018年,俄羅斯與歐洲各國的關系用“峰回路未轉”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
今年年初,,以俄羅斯前特工“中毒”事件為由,美歐和俄羅斯之間上演了自冷戰(zhàn)結束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外交戰(zhàn)”,,俄羅斯與歐洲的關系一度跌至谷底,,有媒體驚呼,“這預示著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一場新冷戰(zhàn)已經到來了,?!?/p>
5月,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xié)議,,在伊核協(xié)議問題上,,俄歐持有共同立場,德法領導人1周內相繼訪問俄羅斯,,俄歐關系的“堅冰”曾一度出現(xiàn)“消融”跡象,。有評論稱,美國退出伊核協(xié)議一定程度上迫使歐洲采取更加靈活,、多元的外交政策,包括緩和對俄關系,。
10月,,英、荷,、德等國紛紛指責俄羅斯策劃了一系列網絡攻擊,。對此,俄羅斯理直氣壯地回應,,一些西方國家“間諜妄想癥”發(fā)作了,。這一“圍攻”事件使正漸趨回暖的俄歐關系再添波瀾。
臨近歲末,,俄羅斯與烏克蘭因刻赤海峽沖突再度升級,,兩國關系急劇激化,英國,、波蘭等國對此指責俄方行為,,歐盟發(fā)表報告稱俄使用武力“不可接受”,俄歐關系緩和的希望從此似乎更加渺茫,。
分析人士認為,,面對西方國家對俄的持續(xù)打壓,,盡管俄羅斯努力改善對歐關系,與法德等國在諸如敘利亞,、伊核協(xié)議和中導條約等議題上協(xié)調立場,、加強溝通,但由于歐洲國家對俄態(tài)度的首要因素仍是美國,,俄歐一度“緩和”很大程度上與美歐“漸行漸遠”密切相關,。雙方在北約東擴、烏克蘭等重大問題上分歧仍存,,彼此間裂痕并未實質彌合,。因此“抗爭與合作并存,抗爭多于合作”依舊主導著2018年的俄歐關系,,“柳暗花明”尚待時日,。
經貿成亮點 俄歐關系苦中亦有甜
在政治、安全等問題上,,俄歐之間曾一度“劍拔弩張”,,但2018年雙方在經貿、能源和人文交流等領域卻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為2018年俄歐關系亮點之一,。
在經貿方面,根據俄聯(lián)邦海關署統(tǒng)計,,2018年1月至9月,,俄羅斯與歐盟雙邊貿易額為2163.24億美元,同比增長21.5%,。其中,,俄對歐盟出口為1501.31億美元,增長29%,;歐盟在俄外貿結構中的占比從42.7%升至43.2%,。
在具體經貿合作層面,俄羅斯與法國等歐洲國家合作也取得了不錯成果,。俄法兩國在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訪俄期間達成多項經貿協(xié)議,,其中包括6份總金額11.7億美元的法方對俄直接投資合同。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公司加大對俄羅斯北極液化天然氣項目投資,,以25.5億美元購買俄羅斯諾瓦泰克公司10%的股份,。相關專家認為,盡管俄羅斯仍處于歐盟制裁之下,,但俄歐雙方今年在經貿領域仍交出了令人欣慰的成績單,。
值得一提的是,在能源合作領域,盡管美國竭力阻撓和烏克蘭極力反對,,以及歐盟內部分歧嚴重,,但俄德兩國依然頂住巨大壓力,穩(wěn)步推進北溪-2天然氣管道建設,。普京表示,,在經濟合理的情況下,準備繼續(xù)從烏克蘭過境向德國輸氣,,并愿意就此與烏方談判,,盡力凸顯俄方照顧歐洲利益和關切的合作誠意。
在人文交流方面,,今年6月,,第21屆世界杯足球賽在俄羅斯成功舉行,包括曾呼吁抵制本屆世界杯的英國在內,,入圍決賽圈的歐洲球隊皆無一缺席,。包括法國、克羅地亞等歐洲國家在內的25國總統(tǒng),、11國總理以及多名外國皇室成員赴俄觀看世界杯,,俄羅斯以“足球外交”修復鞏固“朋友圈”,拓展外交轉圜空間,。
綠茵場內外,,井然有序的組織和熱情好客的球迷也為俄羅斯贏得贊譽。季軍戰(zhàn)過后,,英格蘭隊主帥索斯蓋特感嘆:關于英俄關系的說法很多,,不過,“走在人群中間,,我們受到的歡迎再熱烈不過”,。借助世界杯,俄羅斯向世界展示社會的開放進步,、國民的友好熱情,有助于消除西方的“傲慢與偏見”,,刷新外界認知,。
展望新一年 俄歐關系探底或轉圜?
俄歐關系的發(fā)展牽動世界格局,。展望2019年的俄歐關系,,是在糾纏中繼續(xù)探底,還是有實質性突破,,仍取決于多種內外因素,。
首要外在因素仍是美國。有評論認為,基于經濟和戰(zhàn)略考量,,德法等歐洲國家依然把對美關系作為外交優(yōu)先目標,,不會為了與俄發(fā)展關系而置美國于不顧。同時,,美方對歐俄加強接觸也相當警惕,。因此,美國或成決定俄歐關系走向的重要變量,,美國未來對俄的任何施壓舉動都可能強化歐盟對俄立場,,加劇俄歐緊張局勢。
11月11日,,法國巴黎凱旋門前的大屏幕顯示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等政要出席一戰(zhàn)結束百年紀念儀式,。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根本內在因素在于俄歐本身。作為雙邊關系的“當事人”和“操盤手”,,俄歐關系向好還是探底,,從根本上取決于雙方本身。努力擱置爭議,、凝聚共識,,無疑是推動雙方關系改善的最重要路徑。
由于歐洲內部對于改善對俄關系存在不同聲音,,比如以波蘭,、波羅的海三國為代表的中東歐國家,始終把俄羅斯視作“威脅”,,主張加強防范和遏制,。因此,若想在所有重大問題上“談妥一切”,,“多快好省”地改善俄歐關系恐不太現(xiàn)實,。
欲推動俄歐關系向好發(fā)展,雙方只有從各自戰(zhàn)略環(huán)境變化和現(xiàn)實需要出發(fā),,盡可能擱置并逐步消除在一些重大焦點議題上的分歧,,同時加強溝通協(xié)調,拓展合作領域,,形成“最大公約數”,,惟此方可為俄歐關系進一步恢復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并為這一關系的向前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編輯:秦云
關鍵詞:2018年 俄歐關系 俄羅斯 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