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從曾紀芬晚年手跡看家風
曾紀芬(1852—1942),,晚清名臣曾國藩與原配歐陽夫人所育之幺女,,祖籍湖南衡陽,,生于湘鄉(xiāng)荷塘,。跟大多數家庭一樣,,在曾門七兄妹(長子與五女早夭)當中,,作為小女兒的曾紀芬一直備受父母疼愛,,呵護有加,。因為上面四個姐姐的婚姻都不大幸福,,因此在她的終身大事上,,雙親頗費了一番心思。
曾紀芬出生時,,41歲的曾國藩已經在禮部當了侍郎,,她也算是省部級子弟了,但卻沒有絲毫的嬌生慣養(yǎng),,依然穿長姐們退下來的衣服,,干力所能及的家務瑣事,從小就樹立了艱苦樸素的好觀念,。光緒年間,,紀芬出嫁衡山名門的聶家,其夫君聶緝椝(1855—1911)以幫辦滇捐局起家,,繼而上海制造局總辦,,官至浙江巡撫。過門后,,她對聶緝椝時刻提醒,,尤其是聶擔任皖浙等地大員時,富庶之地,,朝議沸騰,,曾紀芬便以父親宦海事例勸說,讓其辭官回家,。
在與聶緝椝相依相伴的36年間,,曾紀芬先后誕育12名子女,她始終謹記父親“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的諄諄教誨,恪守治家修身的“忍,、勤,、儉”三字法,日常牢記當年父親傳給他們的“功課單”,,貼于內堂,,告誡家族內眷嚴守自省。她的持家之道頗見成效,,聶氏一門后繼有人,頗多建樹,,跟她付出的一腔心血密不可分,。尤其兒子聶云臺開辦銀行、經營航運,、開發(fā)礦產,、從事紡織,憑著過人的稟賦與勤勉,,日漸成為滬上聲名顯赫的商界巨擘,。聶緝椝于宣統(tǒng)三年(1911)病逝后,曾紀芬便成為聶家實際掌門人和子孫輩的精神領袖,。她也由侯門千金,、巡撫夫人一舉升格為巨商之母,起居八座,,子孫綿繼,,既貴且富,福壽雙全,。
民國年間,,移居上海的曾紀芬自號“崇德老人”,歲逢壽辰,,家人總想給她呈獻賀禮慶祝,,均會受到她苦口婆心的婉拒與規(guī)勸,時常手書格言警句賞賜晚輩,,身體力行父親曾國藩“伎求詩”之真諦,,視之為做人行事之法寶,每年總要多次恭書溫習,,感受父親博大的胸襟與恩德,。
曾紀芬晚歲楷書條幅“金石其心芝蘭其室,仁義為友道德為師”(見圖)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作品,。從落款“筱堂先生雅屬”可知,,這件筆力遒勁,、棱角分明的手跡乃系曾氏書贈給一位名叫“筱堂”的人士。從“崇德老人時年九十”的署名來推算,,書寫時間當在她辭世前一年的民國三十年(1941)前后,。左下角蓋有篆書印章兩枚,分別為朱文“文正季女”,、白文“聶曾紀芬”,。目其書風,壓根看不出遲暮之色與晦澀之氣,。
“金石其心芝蘭其室”出自唐代詩人元希聲《贈皇甫侍御赴都八首》 其八:金石其心,,芝蘭其室。言語方間,,音徽自溢,。肅子風威,嚴子霜質,。贈言歲暮,,以保貞吉?!叭柿x為友道德為師”源于北宋司馬光《傳家集》:自今天下之士,,其務以道德為師,仁義為友,,進之于內而讓之于外,,治之于身而施之于人。
曾紀芬直至仙逝,,仍堅持揮毫,,字字從容,一如其生平為人,,循規(guī)蹈矩,,張弛有度。滄桑歲月賦予其敦厚秉性,,家風熏陶成就其嚴正書風,,難怪當時京滬一帶有頭有臉的大戶人家均以能求得“崇德老人”只字片言之墨寶為幸。在他們看來,,家中墻壁上能懸掛一幅曾氏書法,,那是一種莫大的榮耀,既討得了一份體面,,更是增添了一份福祉,。
編輯:楊嵐
關鍵詞:曾紀芬 手跡 家風 晚年 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