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地鐵站名之爭藏著城市情感
2號線南延長線站名爭議塵埃落定,原定站名“華中大站”改為“華中科技大學站”,。改后的名稱,,既不影響指位性,也避免了對簡稱的爭議,。
我看到長江日報官微發(fā)布這則消息時,,有網(wǎng)友留言說“地鐵站名改了好,擦亮了大武漢院校名片,!市民很熟悉,,更方便全國來該校學生的出行記憶!”這類心聲應該不會少,。而這樣的心聲,,其實表達著對一所大學、對一座城市的濃厚情感。
改后的站名,,并不影響學校繼續(xù)沿用自己的簡稱,。根據(jù)教育部核準的《華中科技大學章程》中,華中科技大學的官方簡稱是“華中大”,,學校希望沿用這一簡稱,,沒有問題。但地鐵站名設置形成了爭議,,說明名稱牽動了大家,。命名的前提當然是方便指認,往往也是為城市的地圖描摹注色,,什么樣的稱謂,,決定了城市以怎樣的具象,進入自己的心理世界,。
城市快速發(fā)展,,交通在擴張,格局在重塑,,地名也跟著更替,,這是無可避免的過程。但這背后也牽連著復雜的城市感情,。這么多年來,,在具有地名標識功能的地方,樓盤,、商圈,、企業(yè)的名字越來越響亮,越來越具有傳播,、擴散甚至覆蓋性,。人們記住的地名越來越高大上,但越來越不能勾連城市的歷史,,喚不起過去,,激蕩不起心中的漣漪。市民對地名的關注,,那份在意,,其實裝著城市的記憶,儲存著深厚的情感,,他們希望為地名賦予更持久的生命力,。
我曾無數(shù)次在出租車上,因為對華中科技大學的簡稱與的士師傅不同,,被反復“糾正”過,。這些師傅都是老武漢,,相比于在校大學生,他們認為自己更懂這座城市的大學,,與這些大學的情感淵源更悠久,。武大、華中大雙子并稱,,學校坐落在武漢,,也與城市產(chǎn)生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學校當然有自己的官方簡稱,,但阻擋不了萬千市民從自己的角度,,重新對它們“命名”,各自用自己的方式傳播著這些學校和大武漢的聲名,。
地鐵站名不同于普通路牌,,巨大客流每天穿梭于地鐵,某個站名被成千上萬人反復記誦,。這意味著,,地鐵站名具有地標效應,能量很大,,一個站名的確立,,可能會覆蓋原有的地名。站名設置,,考慮各種因素,,往往會多方權衡,爭議往往在所難免,。但這場命名之爭并不是臉紅脖子粗,,怎么命名和傳播,大家有各自的理解,,不同的方式,,相同的道理,相通的情感,,關鍵是,這份情感值得珍存,。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站名 城市 情感 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