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杭州一群初中生辯論“孔子是否快樂” 甚至搬出概率學
杭州一群初中生辯論“孔子是否快樂”,,不僅引經(jīng)據(jù)典,甚至搬出了概率學
三千弟子卻只有七十二賢人,,優(yōu)秀率才2.4%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論語》里這些耳熟能詳?shù)难哉?,有不少是關于“樂”,。那么,提了諸多與“樂”有關言論的孔子,,他又是否快樂呢,?
“孔子是否快樂?”這個新奇的問題,,是昨天下午杭州高新實驗學校初一班級辯論賽的主題,。
“《論語》中許多語錄都是在宣揚怎樣才能快樂,這并不代表孔子就是快樂的,??鬃又远啻翁峒啊瘶贰菫榱诵麚P他的思想,,不要讓后人重蹈覆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鬃佑肋h地把后天下之樂留給了我們?!?/p>
“孔子是不幸的——身世悲慘,,家境貧苦,,3歲喪父,17歲喪母,,經(jīng)歷十多年追殺逃難,,顛沛流離,衣食無著,,晚年時期,,愛徒顏回和子路慘死;孔子是失敗的——被逐出魯國,,自嘲為‘喪家之犬’,,一生未得重用,政治抱負無法施展,,教學質(zhì)量也不怎么樣,三千弟子卻只有七十二賢人,,優(yōu)秀率只有2.4%,,且72人中大半都與儒家觀點有些出入;孔子是無趣的——他雖然提倡快樂的教育思想,,但他的學說中很多是說教,,并不能引導學生探究調(diào)查,如今我們的教育還在受他的影響,,注重分數(shù)和結(jié)果而忽視實踐,。”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認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試問,,孔子連衣食與安全都無法保證,理想無法實現(xiàn),,還要經(jīng)歷親人早逝,,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最后因病而終,,他能快樂嗎,?”
不僅能從孔子個人出發(fā),還引經(jīng)據(jù)典,,找來了西方心理學依據(jù),。反方辯詞,讓語文老師鄭金平震驚了,。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闭降那腥朦c在于孔子樂觀的處世態(tài)度,“孔子的快樂,,不能僅理解為一種淺層的情緒,,更是一種樂觀的精神品質(zhì)和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p>
這群初一學生竟然一口氣幫孔子找出了六大樂事——學習之樂,、交友之樂、歌舞之樂,、育人之樂,、山水之樂和飲食之樂。
“孔子弟子三千,,在培育人才之中,,自己也獲得巨大的歡樂。弟子們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志趣,、不同的愛好,不同的碰撞,,就像三千朵不同的花朵盛開在孔門這座大花園里,。孔子春色滿園,,怎么會不快樂呢,?”
“孔子喜歡登山臨水,且每每于此時此境此情,,志舒意暢心歡——知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自《論語》)。這山水讓孔子樂而忘憂,,樂而生智,。投入、欣賞并享受大自然是孔子人生的調(diào)節(jié),、超脫于快樂,。”
“孔子是個美食家,,此中獲得樂趣良多,。《論語》中記載,,孔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
經(jīng)過一番激烈交鋒,,正方702班贏得勝利,。比賽雖有成敗,但鄭金平認為,,兩個班的同學們都在這兩周的準備中學到了更多,。
提出“孔子是否快樂”這一“腦洞”的,正是鄭老師,。最近上課《論語十二章》時,,鄭老師發(fā)現(xiàn)《論語》里關于“樂”的內(nèi)容不少?!拔易聊チ艘幌?,覺得這個話題很適合開辯論賽?!弊铋_始,,鄭老師設想的辯題是“君子是否快樂”,為了縮小切口,,讓學生有資料可查,,題目改成了“孔子是否快樂”。
“因為要參加辯論,,學生們學習《論語》的熱情猛漲?!编嵗蠋熣f,,“除了反復閱讀《論語》,他們還看了《孔子傳》,,搜索孔子生平閱歷,,專門看了時長兩個多小時的《孔子》電影,還觀摩了大學生辯論賽視頻,。搜集資料,、整理、討論,,在辯論賽上較勁上火,,兩周的時間認真研究一個古人,和孔子如此親近,,這都是學生們沒有過的經(jīng)歷,,相信他們對《論語》和孔子其人都有了深刻了解?!保ㄍㄓ崋T 戴欣怡 記者 沈蒙和)
編輯:秦云
關鍵詞:初中生 辯論 孔子是否快樂 概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