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抖音”上討論教材問題也無可厚非
近日,不斷有網友在“抖音”上喊話,,質疑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有誤,。對此,部編本中小學語文教材總主編,、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溫儒敏兩次在微博上針對相關質疑公開回應,,讓此事備受關注。
打開抖音,,搜索“溫主編”關鍵詞的話題播放量已近百萬,。而溫儒敏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教材是公共知識產品,大家都可以批評指正,,若對教材內容有異議,,可通過正常渠道反映,而非將學術問題放在網絡平臺上“炒作”,,這“容易變形”,。
溫主編說得沒錯,教材的問題不是靠“抖一抖”就能說清楚的,,且從客觀效果看,,這個事態(tài)發(fā)展至今也的確有所變形。不少短視頻平臺的節(jié)目呈現(xiàn)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帶有解構話題的功能,。這樣的短視頻節(jié)目常常將嚴肅解構成娛樂,將困惑解構為戲謔,,最后在哈哈一笑中結束,。
在生活閑暇時“抖一抖”,由此帶來心情的愉悅和松弛本無可厚非,,但中小學教材既事關教育,,也有涉文化傳承,是百年大計之一部分,。這也正是由國家頂尖學者專家組成專門的工作班子來進行此項工作的因由,。對教材中一些具體的字、句,、表述的疑惑,,需要討論、商榷,、分析和辯駁,。當然,在短視頻平臺上發(fā)布相關討論內容是個人的自由,,但借助短視頻強勢的傳播力量來定奪本屬學術性的問題,,就模糊了學術自由與傳播自由的界限,由此也改變了相關權利的邊界,。事實上,,近年來學術爭論進入公共視野后,偏離主題成為一場口水狂歡,,從而導致話題解構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這顯然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不過,,話說回來,,許多在短視頻或其他類型的互聯(lián)網平臺上被解構的話題,,并非是刻意解構話題,而是實在找不到合適的表達平臺,。確切而言,,就是許多公眾并不知道溫主編所說的“正常渠道”是什么、在哪里,。一般來說,,溝通反饋渠道分兩種,一種是依靠組織系統(tǒng)層層傳遞的渠道,,這種程式化的溝通渠道速度慢,,時常為官僚作風所阻塞;另一種渠道則是形式不拘一格的非規(guī)制途徑,,這種渠道易于呈現(xiàn),,但常失于嚴謹,,為了呈現(xiàn)而偏離主題,。在此,給人教社,、教育部教材局或者主編寫信反映情況的“正常渠道”無疑屬于正式渠道,,但其能否起到作用,產生效果,,公眾也完全可以依據(jù)其過往的經驗提出質疑,。實際上,在短視頻平臺上呈現(xiàn)需要學術化討論商榷的話題,,也是對“正常渠道”似有實無的反抗,。
2017年,教育部曾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介紹重新編寫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和歷史三科教材的情況,在新聞發(fā)布會上,,相關負責同志特意提到,,要建立專門的、正式的聽取意見的渠道和平臺,,歡迎社會各界給三科教材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及時發(fā)現(xiàn)新情況、新問題,。這個渠道無疑是正規(guī)的正常渠道,。這個渠道如果能將渠道“流通”的內容及結果以適當?shù)姆绞焦诒姡瑢瓜嚓P表達引至這個正常渠道,,相關話題的討論也能產生更好的效果,。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教材 渠道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