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云端上的青春——記武警青??傟犇炒箨牬箨犻L楊富祥
新華社西寧11月8日電題:云端上的青春——記武警青海總隊某大隊大隊長楊富祥
王玉山,、王金兵,、郭紫陽
36歲的楊富祥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蒼老許多。
這是風霜雕刻的印記:任誰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雪域高原待上十多年,,都會換個模樣,。
何況,這里還是被世人稱為“生命禁區(qū)的禁區(qū)”——
平均海拔4700多米的昆侖山腹地,,風雪彌漫的可可西里無人區(qū),。官兵們形容說:氧氣吃不飽、風吹石頭跑,、樹不活一棵,、鳥也難飛高。
就是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極端惡劣的地方,,從2006年7月青藏鐵路建成通車那天起,,武警青海總隊某大隊大隊長楊富祥就扎根在鐵路守護線上,,從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到4533米的沱沱河,,再到4868米的昆侖山隧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安全護送13萬多趟列車穿行天路。
積雪終年不化的昆侖山,,在多雨的夏季,,極易發(fā)生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災害。
2014年6月,,隧道北出口因突降暴雨發(fā)生嚴重山體滑坡,,巨石和泥沙侵入鐵路限界,,將鐵路軌道掩埋20余米。此時,,還有不到一個小時,,拉薩到上海的火車就要通過隧道。
時間就是生命,,情況萬分緊急,。
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協(xié)助下,楊富祥帶領(lǐng)官兵冒著暴雨,,渾然不顧隨時可能發(fā)生的危險,,肩扛手抬、打樁拉網(wǎng),、移土清泥,終于在列車通過前將路基上的落石和泥沙清理干凈,。
在高寒缺氧的無人區(qū)巡邏執(zhí)勤,,每走一步都會感到胸悶氣喘、腿如注鉛,,暗坑雪窩,、狂風暴雪更是潛在威脅。
去年冬天的一件往事,,戰(zhàn)士唐永強至今難忘,。
那天清晨,氣溫驟降至零下15攝氏度,。楊富祥帶領(lǐng)官兵全副武裝,,頂著刺骨寒風,踩著沒膝積雪,,深一腳淺一腳踏上了巡邏路,。
然而,高原的天說變就變,,暴風雪說來就來,。
“風急雪狂,人根本站不穩(wěn),,雪花冰粒直往脖子里鉆,,大家緊緊地裹著衣領(lǐng)、捂著棉帽,,艱難跋涉,。”唐永強突然腳下一滑,,身體被狂風吹得向后倒去,,眼看就要滾下山坡,。
“楊隊長一把抓住我,自己卻因慣性摔倒,,眼角被利石劃出一道口子,,血剛冒出來,就立即凝固了,?!?/p>
顧不上包扎,楊富祥和戰(zhàn)友們繼續(xù)迎著風雪,,向下一個巡邏點進發(fā),。歸隊時,已是深夜,。
扶危排險,,不僅發(fā)生在巡邏路上。不期而至的沙塵,、飛雪,、冰雹,再加上坡度大,、彎道多,,導致部隊營區(qū)山下的109國道經(jīng)常發(fā)生交通事故。
在無人區(qū)遇到險情,,如果得不到及時救助,,后果不堪設想。
為及時給求助者提供幫助,,楊富祥特意在國道醒目處設立了15塊寫有“有困難找武警”和緊急求助電話的便民牌,,先后參與車禍救援30多起,熱心幫助群眾解決困難50多次,。一塊塊“便民牌”,,成為千里文明青藏線上的一道暖心風景。
風一程,,雪一程,,身在青藏線上行。
12年來,,楊富祥帶領(lǐng)部隊在無人區(qū)鐵道線上武裝巡邏2300多次,、累計行程2萬余公里,排除鐵路落石,、野生動物上道等險情60余起,,確保了青藏鐵路大動脈安全暢通。
12年來,楊富祥與官兵一起艱苦創(chuàng)業(yè),,在昆侖戈壁建起了第一個大棚溫室,,種出了第一批新鮮蔬菜,結(jié)束了官兵吃凍肉,、咽干菜的歷史,。先后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被表彰為“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wèi)士”。
時光流轉(zhuǎn),,滄桑容顏,。
唯一不變的,是軍人肩上的使命和心中的忠誠,。
目送著一列列疾馳而過的火車,,撫摸著營區(qū)用石頭拼成的鮮紅黨旗,楊富祥說,,自己的生命就像芨芨草一樣,,早已深深地扎根在青藏線上。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楊富 富祥 武警 青海 總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