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國之重器開創(chuàng)融合新時代——香港輿論盛贊港珠澳大橋開通
新華社香港10月24日電(記者張歡)跨越伶仃洋、連通廣東,、香港,、澳門的港珠澳大橋24日9時通車運營,。24日出版的香港主流報紙,,紛紛在頭版位置盛贊這座“一國兩制”下三地首次合作打造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認為粵港澳將由此進入融合新時代,,香港將由此紓解局限,、拓展發(fā)展空間,。
三地合作鑄就國之重器
香港《大公報》發(fā)表社評認為,,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大橋,以舉世矚目的亮麗成績向全世界交出了一張新名片,。對港珠澳大橋工程質量,、工藝技術水平以至全體大橋建設者來說,“國之重器”四字可說是最貼切,、最恰當的形容,。
香港《文匯報》在社評中表示,港珠澳大橋樹立起中國由基建大國向基建強國邁進的技術自信,。
《明報》在社評中表示,,大橋興建期間創(chuàng)下多個“中國第一”乃至“世界第一”,。一系列新材料、新技術應運而生,,在多個領域填補了中國行業(yè)標準和國家標準空白,。大橋建成說明中國有能力自我提升,達到世界高端水平,。
《星島日報》的社論認為,,大橋的建設規(guī)模和技術,讓中國由“橋梁大國”躋身全球“橋梁強國”之列,?;浉郯墓餐T就的港珠澳大橋,證明了中國自主研發(fā)世界級技術的能力,。
世紀工程開啟融合新局
《大公報》表示,,大橋要解決的不僅是三地人員、車輛和貨物的流動需要,,更是推動未來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的一道“金橋”,。
《香港商報》認為,港珠澳大橋促成的“一小時生活圈”,,就如同貫通了三地脈絡,,血氣可暢順、迅猛地流遍全區(qū),。
香港《經濟日報》認為,,港珠澳大橋通車,大灣區(qū)內形形色色的新商機勢將涌現,。未來會有更多三地旅游業(yè)合作,,且伴隨市民增加互訪交往、求學,、居住等活動,,也會衍生各方面的商業(yè)服務、公共服務及生活配套等市場需求,。
“港珠澳大橋作為完善粵港澳大灣區(qū)建設的重要基建支撐,,推動區(qū)域經濟合作一體化和均衡發(fā)展,最終目的就是要讓三地民眾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未來期待多多,、信心滿滿,,打造粵港澳大灣區(qū)的‘共同家園’?!薄段膮R報》在社評中如是說,。
香港局限獲得紓解空間
《明報》在社評中表示,,香港需要打破瓶頸謀劃未來,大橋開通可以成為內地與香港升級轉型的引擎,,大灣區(qū)融合將令香港身處的區(qū)域環(huán)境顯著變化,。
《星島日報》認為,融合發(fā)展有助于紓緩香港多方局限,,例如,,香港近年受到用地壓力的倉儲業(yè),部分正考慮移師珠海,。融合發(fā)展還可以在居住,、就業(yè)、社會設施等領域提供解決問題的新可能性,,例如,,更多人會選擇移居,安享晚年,。
《大公報》表示,,在高鐵通行,、大橋開通,,以及另一深圳新口岸蓮塘/香園圍不久建成啟用之后,香港特區(qū)在金融,、貿易及法律,、會計等專業(yè)服務上的優(yōu)勢將進一步彰顯,港人的創(chuàng)業(yè)天地也將從此跳出鯉魚門,。
《文匯報》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為香港發(fā)展帶來新動力,,拓寬發(fā)展新空間,。國家發(fā)展需要香港,也必將不斷成就香港,。香港各界應始終聚焦發(fā)展,,把握大橋開通的新機遇,在建設粵港澳大灣區(qū),、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倡議的進程中,,進一步融入國家發(fā)展大局,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
編輯:秦云
關鍵詞:國之重器 融合新時代 港珠澳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