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現場頭條書畫現場頭條
楊凝式《韭花帖》與倪瓚《苔痕樹影圖》展出
“鎮(zhèn)館之寶”講述無錫博物院十年故事
作為無錫博物院開院十周年慶典展覽的一部分,,除書畫作品以外,,春秋吳王僚劍、唐青玉人鹿圖佩飾,、元“鄧萬四郎”款連生貴子紋高足金杯,、元春水玉帶扣、明“石叟”款銅觀音像,、清“楊芝山”款西園雅集核雕,、清光緒周阿生塑陳杏芳彩蟠桃會泥塑等文物也分為兵戈相見、應物象形,、金奢銀華,、落紙云煙、石渠之寶,、吳地風雅,、梁溪畫史等13個單元分別展出。
展出的五代楊凝式《韭花帖》現有三個版本:一為清內府藏本,,今藏無錫博物院,,曾刻入《三希堂法帖》;一本為裴伯謙藏本,,見于《支那墨跡大成》,,今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一本為羅振玉藏本,,今不知所在,。
五代 楊凝式《韭花帖》 清內府藏本 無錫博物院藏
楊凝式,字景度,,號虛白,,陜西華陰人。唐末為秘書郎,,五代時官至太子少師,,世稱“楊少師”。一度在洛陽過著一種佯狂的生活,,時人稱其為“楊風(瘋)子”,。他的書法在唐時受歐陽詢、顏真卿,、懷素,、柳公權等影響較大,后上溯魏晉,,于二王處得其風神,,開創(chuàng)有宋一代尚意書風。
這幾個版本《韭花帖》的真?zhèn)沃疇幰恢贝嬖?。具體來講,,無錫博物院所藏清內府本《韭花帖》高26厘米,寬28厘米,,共7行,,65字。此帖內容講述了書法家楊凝式在晝寢乍起,,腹中甚饑之時,,得以珍饈充腹之后,為答謝友人饋贈美味韭花而信筆寫下的幾行字,。通篇文字洋溢著作者輕松愉悅而又高昂的熱情,,蕭散閑適的心境溢于言表。
《韭花帖》字體介于行書和楷書之間,,布白舒朗,,清秀灑脫。宋人對楊凝式的書法可謂推崇,。蘇東坡在《東坡志林》中稱:“楊公凝式筆跡雄強往往與顏行相上下”,。黃庭堅推崇他說:“楊少師書,無一字不造微入妙,,當與吳生(吳道子)畫為洛中二絕,。”連挑剔的米芾也贊其“天真縱逸”“如橫風斜雨”等等,。
明朝的董其昌對他更是異常重視,,其書風也明顯受到楊凝式作品的感染,他在《畫禪室隨筆》中數番提到楊凝式,。在此次展覽中,,在楊凝式《韭花帖》的旁邊就有一卷董其昌所臨習的綾本《韭花帖》,,臨習之后又寫了一段臨習心得。
明 董其昌 《臨楊凝式韭花帖》局部 無錫博物院藏
除楊凝式《韭花帖》之外,,無錫博物館所展出的《苔痕樹影圖》是“元四家”之一倪瓚的作品,,為其去世前二年所畫,也是一幅散于民間,,又回歸博物館收藏的精品,。
此圖發(fā)現于20世紀70年代,揚州文物商店以幾元錢購得置于倉庫之內,,由于“文革”的原因也沒有對這些被稱之為“四舊”的古字畫進行研究,。
1987年,此圖被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確認為真跡,,消息傳到了無錫博物館,,館方考慮到倪瓚是無錫人,而作為倪瓚故鄉(xiāng)的無錫博物館卻沒有倪瓚的片紙只字,,于是決定去洽商這件珍品,。經多方協商,最終以10萬元之價從揚州文物商店購回,,收藏在無錫博物館,。
此畫左上有倪瓚自題六言詩一首:“石潤苔痕雨過,竹陰樹影云深,。聞道安素齋中,,能容狂客孤吟?!蹦┳R“十一月五日余遇牧軒于吳門客邸,,求贈安素齋高士并賦、壬子倪瓚”,。
壬子年為明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倪瓚時年72歲,。1374年冬,,74歲的倪瓚在江陰染病,在好友名醫(yī)夏顴家去世,,先葬江陰,,后移葬于無錫芙蓉山麓的祖墳。因此,,此圖應為倪瓚晚年之作,。
另外,畫之右上另有二題,其一為損應七絕詩一首:“曾記林間扣綠陰,,故人留我共高吟,,到來幾欲尋陳跡,□葉蒼苔□雨深,?!逼涠樵迫宇}五絕詩一首:“挺挺□悚林,英英君子節(jié),,抱此負堅心,,歲寒傲霜雪,?!?/p>
從以上兩題來看,除以畫來贊美倪瓚的人格外,,也表達了對倪瓚生平的回憶,,因此這二段題詩應該是倪瓚去世后所為。
除書畫精品之外,,春秋時期的吳王僚劍也備受矚目,,因其劍身有兩行12字銘文,且為吳王僚即位后僅存于世的自銘劍,,故而它的發(fā)現對于研究吳國青銅器以及吳越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此外,無錫惠山泥塑的代表之作——清代無錫民間藝人周阿生的“大阿?!币约啊绑刺視嗨堋币惨徊⒘料?。
據了解,“蟠桃會泥塑”是無錫縣令為慈禧太后五十壽誕所作的備用貢品,。由于擔心泥塑運送過程中因顛簸而損壞,,當時共做兩件。后來,,一件被送入了皇宮,,一件則留在了無錫。宮中那件現在已不知蹤跡,,而這件則完好地保存在了無錫博物院,。
這件“蟠桃會泥塑”是由周阿生塑像、陳杏芳上彩而成,。24位人物分四層站立,,人物衣服裝扮皆用礦物色上彩,形神各異,、惟妙惟肖,。
編輯:楊嵐
關鍵詞:無錫 倪瓚 博物院 楊凝 凝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