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山竹”過境 港珠澳大橋第三次經受強臺風檢驗
新華社廣州9月17日電(記者周強)強臺風“山竹”給廣東,、香港,、澳門帶來嚴重的風,、雨和風暴潮影響,,登陸時中心風力達14級。17日,,臺風過后,,記者從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了解到,處于此次中心風圈范圍內的大橋情況正常,,經受住了檢驗。這已是繼“天鴿”“帕卡”之后,,港珠澳大橋第三次接受強臺風考驗,。
經過臺風一夜肆虐,港珠澳大橋管理局17日上橋進行全面檢查,。結果顯示,,橋梁及隧道結構完好,,主要設施功能正常,個別房間出現(xiàn)局部門窗滲漏和個別室外燈具損壞,。東西人工島扭工字塊防浪效果良好,、狀態(tài)正常。
據了解,,為應對“山竹”到來,,港珠澳大橋啟動了Ⅰ級響應,并安排了83位值守人員現(xiàn)場駐守在東人工島,、西人工島,、收費樓、救援樓,、養(yǎng)護樓等,,負責監(jiān)控、救援,、應急用電及排水保障等工作,。
值守于西人工島的環(huán)保安全總監(jiān)段國欽介紹:“我們每隔一個小時巡查一次島上各個樓層,把這次抗臺風,、防臺風當作通車前的一場戰(zhàn)役來打,。”
監(jiān)控數(shù)據顯示,,在本次臺風中,,大橋現(xiàn)場檢測到了瞬時最大風速為55m/s,風力相當于16級,,但索力,、位移、振動皆在設計允許范圍內,。
初步評估大橋主體結構,、島上房建及收費站結構、交通工程附屬設施均未受到損壞,,人工島未有窗戶玻璃破裂,,全線供配電系統(tǒng)高低壓運行正常,各泵狀態(tài)正常,。
這已經不是港珠澳大橋第一次經受強臺風考驗了,。2017年8月23日,強臺風“天鴿”在珠海金灣區(qū)登陸,,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及地區(qū)風力達14-15級,,陣風達16-17級。當月27日,強臺風“帕卡”再襲珠海,,其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或地區(qū)風力有11-12級,,陣風可達13-14級。
“‘雙強臺風’5日內接踵而來,,挑戰(zhàn)極大,。但大橋主體工程經受了最嚴峻的考驗,除部分臨建和設備設施受損外,,大橋未發(fā)生人員傷亡,,主體結構穩(wěn)固?!备壑榘拇髽蚬芾砭指本珠L余烈回憶說,。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解釋稱,港珠澳大橋主體結構風荷載設計參數(shù)在橋面處的風速取值約55m/s,,相當于16級臺風的風速水平,。在計算橋梁承載能力時,風荷載只是計算橋梁承載能力的荷載組合其中之一項,,所占比例較小,。其他考慮參數(shù)包括橋梁靜荷載、地基沉降,、溫度等,。若將其他設計的荷載能力計算在內,即便在最不利荷載同時組合作用下,,港珠澳大橋承載能力仍滿足規(guī)范要求,,且還留有較大的安全系數(shù)。
歷史資料顯示,,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在設計階段就港珠澳大橋的三座通航孔橋和非通航孔橋都進行了風洞試驗,。以最大跨度的青州航道橋為例,其風洞試驗結果表明青州橋的顫振臨界風速為96.4m/s,,也就是說在風速達到或超過96.4m/s時青州航道橋才可能發(fā)生顫振,。對于跨徑更小的非通航橋,顫振臨界風速一般都大于150m/s,。這說明港珠澳大橋具備足夠的抗風能力,。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集橋島隧于一體,,是全球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在連續(xù)的臺風襲擊中可謂是經受了‘超大規(guī)模的全尺模型風洞試驗’,。試驗結果表明:大橋結構抗風性能優(yōu)良,,符合設計要求,。”余烈說,。
自2009年開工建設以來,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和各參建單位累計開展了近40次抗防臺工作,。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大橋 珠澳 強臺風 經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