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蕭放:文化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
作者:蕭放(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教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文化自信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昂揚奮進的民族閃爍著文化自信的光芒。近代中國一度衰弱落后、被動挨打,導致了某些缺乏文化自信的現象,。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與急迫性,要使“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讓世界感受到中華民族的文化魅力,首先就必須擁有堅定的文化自信,。只有堅定的文化自信,才能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與影響力。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文化自信尤為重要,。我們應如何認知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氣從何而來?這些問題需要我們深思,。我以為,堅定的文化自信有三大支撐。
博大精深,、燦爛輝煌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礎,。中國擁有浩如煙海的文字文獻經典。中國先民在夏商時代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文字系統,擁有了在大自然中生存并代代傳承文明的重要力量,“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的傳說,是文字發(fā)明重要性的傳神寫照,。中國的文字發(fā)明,直接鑄造了中國文化的經典文獻傳統,國史、方志,、家譜等重要史料為中華文化的保存與傳承作出了無可替代的貢獻。從甲骨卜辭的“有典有冊”,到先秦兩漢的“十三經”,再到唐宋元明清的《通典》《通志》《文獻通考》《永樂大典》《四庫全書》,中華文化的精神觀念,、社會文明都熔鑄在這些傳世文字文獻中,浩瀚的文獻成為中華文明的標志,讓我們擁有強大的歷史根脈力量,。
中國擁有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土壤,在這一土壤中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口頭敘事傳統,歷史悠久又兼具文化感染力。世代相傳的口頭敘事傳統包括神話,、史詩,、傳說、故事,、諺語,、歌謠、曲藝等類別,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結合,成為熏陶中國人精神氣質與生活態(tài)度,、培育中國人歷史意識與價值觀念,、傳承中國人情感與智慧的重要文化載體。眾多的民族也使得中華文化內涵豐富,、積淀豐厚,。以口頭敘事傳統為代表的民族民間文化傳統構成了中華文化強大的現實基礎。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fā),。
系統而深刻的中華文化理念具有巨大的文化影響力,。天地人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理念,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特征。上古先民選擇了農耕的生產方式,也就選擇了“人與天調,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生存理念,?!按髽放c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jié)”的理念讓中國人形成了順應自然時序、節(jié)制使用物力的禮天敬地優(yōu)良傳統,這種傳統讓中國人安居樂業(yè)、生生不息,。
民胞物與,、天下一家,是以儒家思想為重要代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情懷理念,它強調天下大同的情懷,從古到今,無數仁人志士秉承“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堅定信念,自強不息。同時,中國傳統文化中“四海一家”“天下大同”等文化情感與文化理想,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包容性和親和意識,這也是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歷史文化基礎,。
守正開新,、剛健堅韌的實踐理念,是中華文化攻堅克難,不斷發(fā)展的精神動力。中華文化中“日新”“時變”的意識,使其永遠煥發(fā)生機與活力,。既守文化大道之正,也依據時世變化與時俱進,真正實現了“舊邦新命”“返本開新”“日新之謂盛德”,。這也是“創(chuàng)造性轉換”“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思想的傳統文化源頭。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除了因應時世不斷變化發(fā)展外,更重要的是中華民族向來具有剛健堅韌的精神品格,。無論怎樣的困難與挑戰(zhàn),都只會激發(fā)中華民族的剛健與堅韌,使中華文化數千年歷經無數風暴洗禮,仍能“歷久彌堅,不墜青云之志”,。正是這樣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理念、文化情懷與文化品格,塑造了中華文化在全球的獨特魅力,。
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堅強基石,。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偉大的革命歷程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是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的文化支撐和精神標識。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yǎng)劑和清醒劑,是最好的教科書,革命文化是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為實現革命理想不懈奮斗歷程的文化寫照,。只有從革命文化中重溫歷史,、感悟初心、接受洗禮,才能真正明白中國共產黨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清醒認識我們黨與生俱來的精神特質和政治本色,。只有用具有豐厚歷史底蘊和精神內涵的革命文化熏陶思想、滋養(yǎng)心靈,使紅色基因融入黨員干部的精神血脈,才能使當代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變得更加深沉而執(zhí)著,更加堅定文化自信,。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長期實踐的積累和總結,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體現了當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政治理念,是增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說過:“如果中國能夠在社會和經濟的戰(zhàn)略選擇方面開辟出一條新路,那么它也會證明自己有能力給全世界提供中國和世界都需要的禮物”。今天我們強調的文化自信,不僅有對作為國家發(fā)展根基與底蘊的傳統文化的自信,更有對在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偉大實踐過程中逐步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自信,。中國擁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深刻的文化理念,、影響深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未來世界文化發(fā)展的道路上,中華文化的貢獻不言而喻,。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文化自信 中華文化 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