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眾籌不能成為“非正義”的護身符
兩千多年前,,蘇格拉底與色拉敘馬霍斯曾在“何為正義”的問題上爭得不可開交。后者堅持認為“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結(jié)果當然是蘇格拉底把對方反駁得無言以對。諷刺的是,,兩千多年以后,,還是有許多“非正義”擁躉,層出不窮地試圖地用各種方式侵蝕正義的土壤,。近日,,一位四川的年輕人楊龍,就差點使用眾籌這種本意在于民間互助的渠道,,逃避本應由他承擔的賠償責任,。
不久之前,楊龍在駕駛私家車時與一輛機動三輪車迎面碰撞,,造成三輪車上四人當場死亡,,因此被判賠償。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楊龍為了賠款,竟然在“輕松籌”上發(fā)起眾籌,,希望大家為他籌款,,用于支付為死者墊付的喪葬費?;蛟S是因為他的訴求實在太過“標新立異”,,在眾籌發(fā)起的當晚,他就收到了超過2萬元的籌款,。隨后,,平臺在用戶提醒下發(fā)現(xiàn)了這起荒謬的眾籌,,關閉了籌款通道。
其實,,此事并不像很多極端案例一樣,,需要人們在法與情的逼仄空間之間作艱難抉擇。大多數(shù)人都會同意:楊龍這是在試圖用眾籌的方式,,逃避一場正義的懲罰,。然而,如此扭曲的“非正義”訴求,,竟能通過眾籌平臺的檢驗,,成功發(fā)布上線,顯然暴露了當前公益活動中的理念偏差和執(zhí)行問題,。
近些年來,,在公益活動中模糊事實,妄圖蒙混過關的情況層出不窮,。有些眾籌者為了自身訴求,,常常以犧牲真實性、選擇性陳述的方式博人眼球,,甚至把公益當營銷,,消費人們的愛心。在這一事件中,,楊龍的陳述就帶有不少訴諸感性的色彩,,譬如“賠不起,請幫幫我”等等,??墒牵诰唧w案情一概沒被披露的情況下,,楊龍這樣的做法顯然不妥,。當時事故現(xiàn)場的真實狀況如何?事故的主要責任方是誰,?有多少賠償款是保險可以覆蓋的,?這一系列關鍵問題都沒有在楊龍的描述中得到解答,而這也體現(xiàn)了眾籌平臺對事實問題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
此外,,當下眾籌門檻低、泥沙俱下的情況還是普遍存在,。在眾籌平臺上,,眾籌者的一個個需求和倡議形成了一個“意見市場”,人們可以為打動自己的項目進行捐款,,貢獻一份力量,??墒牵娀I平臺和監(jiān)管方必須把好第一關,,以免劣幣驅(qū)逐良幣,,讓眾籌失去基本的公信力和嚴肅性。眾籌發(fā)展至今,,玩出了許多令人眼前一亮的花樣,,比如眾籌環(huán)游世界、眾籌創(chuàng)業(yè),、眾籌拍電影等,。可是,,好的眾籌應當是能夠推動社會進步,,矯正社會正義,關照社會弱勢群體的,;而壞的眾籌,,則會成為違法行為的“護身符”,或是某些人牟取灰色私利的道具,。
眾籌不一定非得是慈善項目,,許多眾籌的點子都非常獨特,比如飛機眾籌,、機器人眾籌、自建蜂巢眾籌等,。這種多元化也鼓勵著人們打破常規(guī),,推動社會的創(chuàng)新進步。但是,,社會多元化的前提應當是不侵犯社會的道德底線,,顯然,楊龍這種將自己應負的法律責任“轉(zhuǎn)移”出去的做法,,是對社會基本規(guī)則和契約精神的破壞,。
在各種眾籌方式層出不窮的今天,創(chuàng)意牌,、感情牌似乎被眾籌發(fā)起人屢試不爽,。不過,如何在這一新興平臺上厘清責任,,劃清界限,,避免“不正義比正義更有利”的畸形狀況,是眾籌平臺管理者們必須思考的關鍵議題,。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眾籌 正義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