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上半年經濟成績單揭曉,外媒怎么看,?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fā)布2018年上半年經濟數據,。
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
外媒分析稱,,中國第二季度經濟增速符合市場預期,,且同比增速依然高于政府設定的“6.5%左右”的全年增長目標。
如何評價“三駕馬車”,?
一般來說,,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來自于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和消費,。在上半年經濟數據中,,中國的出口格外引人關注,。
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貨物進出口總額141227億元,,同比增長7.9%。其中,,出口75120億元,,增長4.9%;進口66107億元,,增長11.5%,。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中國的出口表現強勁,。1~6月出口額按美元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12.8%,。由于進口也擴大19.9%,出口減去進口得到的貿易順差縮小,。
英國路透社指出,,得益于全球經濟持續(xù)復蘇和內需穩(wěn)健,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平穩(wěn)增長,,美元計價進出口均達到兩位數增長,。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持續(xù)擴大進口并出臺一系列利好措施,,意味著進口增速能得到一定支撐,。
從投資來看,中國制造業(yè)投資連續(xù)三個月增長速度加快,,房地產投資今年上半年增長9.7%,,但基礎設施投資上半年有所回落。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在將近10年的大規(guī)模信貸刺激之后,,中國在去年初啟動了解決過度債務和金融風險的行動,對固定資產投資造成了影響,。尤其是,,遏制地方政府舉債的行動導致基礎設施支出步伐放緩。
美國《紐約時報》認為,,中國可以將更多資金投入銀行系統,,這將刺激經濟增長。它還能加速在例如高速公路及機場這類大型項目中的支出,,但這兩項措施都會削弱中國抑制對借貸上癮的努力,。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已進行了三次定向降準,。最近一次是7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降低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他們預計中國央行將在年底之前至少再降低一次存款準備金率,,可能下調100個基點,,并通過其他流動性注入工具(如補充貸款)增加對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
美國財經媒體CNBC則指出,,中國需要實施相對緊縮的貨幣政策,,以迫使金融去杠桿化,但它也需要更寬松的貨幣環(huán)境來支持增長,。
《金融時報》援引分析師觀點表示,,中國政府依然致力于去杠桿,但會調整去杠桿的步伐和強度,,避免經濟急劇放緩,。
再來看消費。上半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
美聯社指出,,中國領導人正在進行一場馬拉松式的努力,,以鼓勵國內消費驅動的可持續(xù)增長,減少對出口和投資的依賴,。
《紐約時報》指出,,中國成功令消費者提振了中國經濟。隨著日益壯大的中國中產階級購買更多汽車,、智能手機,、電器、乳制品和各種其他商品,,零售業(yè)開始蓬勃發(fā)展,。
下半年更強勁增長勢頭
路透社指出,在中國擴大進口而出口面臨較大不確定性之下,,預計未來順差仍會繼續(xù)趨窄,,凈出口對中國經濟的貢獻進一步減弱。
有觀點認為,,預計中國下半年政策將更重“擴內需”,,財政政策將有更大的發(fā)力空間,通過減稅等對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貨幣政策也有邊際放松可能,,年內也許仍會繼續(xù)降準。
據彭博社報道,,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銀行集團駐香港的大中華區(qū)首席經濟學家 Raymond Yeung認為,,多虧了新經濟,,中國保持了更強勁的增長勢頭,這表明人們對貿易戰(zhàn)的擔憂有些過頭了,。
牛津經濟研究院亞太區(qū)經濟研究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認為,,與美國日益加劇的貿易沖突將開始影響經濟增長。令人驚訝的是,,強勁的消費——在第二季度加快了步伐——將繼續(xù)起到緩沖作用,,“我們預計下半年的放緩將是溫和的”。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中國 經濟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