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治療“恐鬧癥”還需法治“針劑”
不管是公權(quán)力部門還是社會公眾,,都需要將法治信仰植根于心中,,把自己的行為與法律法規(guī)等進行對照,,對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會產(chǎn)生何種后果等,有基本的界定和判斷,。
個別群眾不顧法律和政策,,遇事就鬧,甚至催生出專業(yè)的“鬧事團隊”——據(jù)7月10日《半月談》報道,,記者時常聽到基層干部自嘲,,他們患了“恐鬧癥”。然而,,也有群眾表示,,有些鬧是出于無奈,正規(guī)渠道走不通,,不鬧問題就得不到重視和解決,。
“基層干部怕信訪,有理無理鬧三場”“會哭的孩子有奶吃”“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當個別百姓將“鬧”作為爭取利益的工具,遇事就劍走偏鋒的時候,,當基層部門遇到“鬧”無計可施,,只能選擇息事寧人的時候,至少說明,,一些地方疏導社會矛盾,、調(diào)解社會糾紛的渠道并不暢通。
群眾的“鬧”一般分兩類,,一類是無理取鬧,以鬧要挾基層政府,;另一類是無奈的鬧,,以鬧引起輿論和上層的關(guān)注來解決問題。
之所以個別群眾敢于無理取鬧,,乃是抓住了政府的軟肋,。在上級政府對基層的考核體系中,穩(wěn)定工作是重要指標之一,。由于信訪工作的屬地管理和“矛盾不上交”,,一些基層政府面對個別群眾的“鬧”往往會選擇花錢免災,這無疑助長了一些人“一言不合就去鬧,,管爾春夏與秋冬”的心態(tài),。而事實上,有些人上訪的原因和事由并不合情合理,,甚至抱著“有棗沒棗打一竿子”的想法,,純屬試試看、“鬧”著玩。
與無理取鬧不同的是,,無奈的鬧往往與基層部門和人員的不作為,、慢作為、冷作為有關(guān),。老百姓通過正常渠道反映的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只能通過攔路、圍堵等形式的“鬧”來引起輿論的關(guān)注和相關(guān)領(lǐng)導重視,。
而無論哪一種鬧都不是化解矛盾糾紛,、爭取權(quán)益的正當方式,無理取鬧更是不能被放任和縱容,?!棒[”需要用法治來攔截。比如,,進一步完善權(quán)責清單制度,,讓各部門守土有責,不能一遇到棘手的,、久拖未決的事情就一律壓到基層,;在對為官不為現(xiàn)象進行問責的同時,要完善基層考核制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避免“一刀切”;對無理取鬧,、要挾基層部門的人,,要提高其違法成本,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加大普法力度和宣傳,,引導公眾了解法律知識、提高對法律的信賴,,更理性地對待矛盾和糾紛,,依法按程序表達訴求。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不管是公權(quán)力部門還是社會公眾,,都需要將法治信仰植根于心中,把自己的行為與法律法規(guī)等進行對照,,對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會產(chǎn)生何種后果等,,有基本的界定和判斷,。只有大家都在法律的約束內(nèi)行事,,才能實現(xiàn)長治久安、和諧穩(wěn)定,。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法治 基層 恐鬧癥 治療 針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