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老銀匠堅守傳統(tǒng)手工藝:已干了一輩子 不想讓它失傳
中新網(wǎng)巢湖6月14日電 (劉鴻鶴)白銀在中國已經(jīng)有4000多年的應用歷史。因其擁有美麗的銀白色及優(yōu)良的延展性,,經(jīng)常被人們用來打造手鐲、戒指,、耳環(huán)等飾品。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安徽巢湖的柘皋鎮(zhèn),,這里有一位以傳統(tǒng)手工打造銀飾的老銀匠——洪金泉,他傳承著一百多年前祖上流傳下來的銀器加工手藝,,至今他所制作的銀器還有很多保留著清代的樣式,。
記者見到洪金泉時,老人正在用羊角錘“叮叮當當”的敲打一塊銀錠,?!凹兪止ご蛟斓你y飾非常結(jié)實耐用,并且因為它拋光的時候是亞光,,所以會越戴越漂亮,。”洪金泉告訴記者,,“反正我覺得老手藝還是要傳下去的,。”
洪金泉12歲便跟隨父輩學習純手工制作銀飾,,至今已經(jīng)有五十多年了,。他告訴記者,“手工制作銀飾最關(guān)鍵的就是銀子的溫度和捶打的力度,。同樣的力度,,銀子溫度過低,無法使其更好延展,,溫度過高,,銀子容易變形;同理,,同樣的溫度,,力度就尤為重要了。就拿銀鐲為例,,從熔煉到造型,,最后拋光,中間要經(jīng)過七八道工序,?!?/p>
老洪熟練的操作著每一個步驟:熔煉,、捶打、煅燒,、淬火,、造型、拋光,,每一步都一絲不茍,一塊銀塊要反復捶打40分鐘,,才能讓它徹底展開韌性,,成為適合做出銀器的原料?!坝捎谑艿綑C械化的影響,,再加上傳統(tǒng)樣式老銀器加工費時費力,又賺不到錢,,已經(jīng)沒有多少人在堅持做了,。”老洪無奈的說,。
“雖然市場上有很多首飾都是機械做的,,但是它取代不了手工打造的這個老手藝,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我已經(jīng)干了一輩子了,,也不想讓它失傳?!闭劶盀槭裁床话咽炙噦鹘o兒子時,,老洪略顯遺憾的說,“年輕人沒這個耐性,,而且在外面打工每天能賺近百元,,誰愿意天天坐在這敲敲打打的?”
兒子雖然沒有繼承這門傳統(tǒng)手藝,,但本家的侄子已經(jīng)在別的城市繼承了這門手藝,,這讓老洪有些許的安慰。采訪結(jié)束,,老人依舊沒有停下手中的工作,,生活的富裕并沒有讓他放下手中的羊角錘,每一次捶打都是老洪對這門傳統(tǒng)手工藝的堅守,。
編輯:李晨陽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 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