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把握世界經濟大趨勢
“20年前甚至15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作斗爭,?!绷暯酵镜倪@段話,深刻揭示了當今世界經濟大變局和社會主義中國的歷史擔當,。在西方國家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世界經濟面臨向何處去的緊要關頭,,中國高高舉起了經濟全球化的大旗,。這一大變局有著深刻根源,是世界經濟內在矛盾演化的必然結果,。
二戰(zhàn)后特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加速發(fā)展。這一方面是西方壟斷資本全球擴張的過程,,另一方面也是人類生產力突破國家界限在全球快速發(fā)展的過程,。由于世界市場的形成、資源優(yōu)化配置擴展到全球范圍,,也由于科技進步,,全球生產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fā)展起來,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各經濟體和整個世界都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也在各經濟體內部和全球范圍兩個層面不斷積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資本主義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集中爆發(fā),。這場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資本主義危機,,以及隨后西方國家出現(xiàn)的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傾向,,表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無論在其國內還是在全球都已成為生產力發(fā)展的嚴重桎梏,。
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西方壟斷資本加速擴張,。但另一方面,,制衡壟斷資本的力量也在加速成長。
在西方國家內部,,壟斷資本攫取了經濟全球化的絕大部分利益,,中下層民眾并未分享到太多好處,國際金融危機又加劇了民眾的被剝奪感,。一方面,,經濟權力和發(fā)展成果越來越向壟斷資本集中;另一方面,,由于互聯(lián)網和自媒體的興起,,中下層民眾擁有越來越大的社會輿論話語權,西方國家經濟和政治格局面臨嚴峻挑戰(zhàn),。同時,,在一些極端勢力的煽動下,民粹主義乘機而起,。面對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矛盾激化導致的經濟低迷,、兩極分化加劇導致的民眾不滿、社會輿論格局變化帶來的政治挑戰(zhàn),,壟斷資本試圖借助民粹主義向外轉移國內矛盾,。于是,加征關稅,、拿回工作崗位,、排斥外來移民等都被當作保護本國利益的利器提了出來,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就此抬頭。
在國際上,,隨著二戰(zhàn)后發(fā)展中國家紛紛擺脫殖民體系,、走上自主發(fā)展之路,西方壟斷資本已不能像從前那樣將其簡單作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單方面汲取資源,、攫取利潤,,而不得不通過貿易與投資合作實現(xiàn)自身利益。一些發(fā)展中國家抓住有利時機,,發(fā)揮后發(fā)優(yōu)勢,,實現(xiàn)了較快發(fā)展,在一些領域成為西方壟斷資本的有力競爭者,。其中,,中國經過40年改革開放,探索出一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資本利益和勞動權益得到有效平衡的發(fā)展模式,,一種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的發(fā)展模式,一種各國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發(fā)展模式,。無疑,這是一種更具經濟競爭力和道義感召力的發(fā)展模式,。這樣,,西方壟斷資本就面臨三重國際制衡:一是民族國家的興起。二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發(fā)展,。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面對國內國際的壓力和制衡,保護主義,、逆全球化就是西方壟斷資本企圖繼續(xù)維護其壟斷利益的表現(xiàn),。
經濟全球化在全球層面暴露和激化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弊病:壟斷資本的逐利本性使其不可能真正考慮勞動者的利益,,國內和國際的勞資矛盾難以調和,;不可能真正考慮其他國家的發(fā)展利益,千方百計要通過抑制和削弱其他國家來實現(xiàn)自身利益,;不可能真正適應世界經濟格局變化,,推動國際治理變革。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倡導共建“一帶一路”,一系列共商共建共享的舉措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世界人民的認同和響應,。習近平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強調,,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fā)展。事實將證明,,保護主義是為了維護壟斷資本的利益,,沒有前途;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客觀要求,,符合全世界人民共同利益,,順之則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經濟 發(fā)展 全球化 壟斷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