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種德如種樹 把根扎于群眾之中
“看到梧桐樹,,就想起焦裕祿”“看到木麻黃,,就想起谷文昌”。人們?yōu)槭裁从眠@樣的語言,,深情懷念焦裕祿,、谷文昌,?因為他們都是“栽樹人”。他們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播下一片綠蔭,,造福子孫后代,,也因此被歷史銘記。
勤于并樂于栽樹的干部,,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有“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胸襟,有一錘接著一錘敲的“釘釘子”精神,。栽樹其實就是在立德,。焦裕祿,、谷文昌等優(yōu)秀黨員干部,留下的是百姓的口碑,,立起的是政德的豐碑,。
很多時候,栽樹者就是拓荒人,。要讓身后綠樹成蔭,,自己首先要有高風亮節(jié)的品格。到過塞罕壩的人,,會看到紅松洼里挺立的“一棵松”,。它在這里已經聳立了三四百年,被稱為“先鋒樹”,。正是挺立于茫茫雪原的“一棵松”,,給了塞罕壩人以信心和力量。森林需要“先鋒樹”,,人群也需要“排頭兵”,。“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從政者常修為政之德,,社會才會風清氣正。黨員干部都應成為講政德,、立政德的楷模,,成為社會尊崇的標桿。
人因格局而偉大,,因境界而崇高,。當年,焦裕祿,、谷文昌面臨的都是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在他們面前可以有兩種選擇,要么搞一些“短平快”的項目,,以圖立竿見影之效,;要么從根上治起,用綠色鎖住風沙,。他們毅然選擇了后者,,頑強帶領干部群眾植樹造林、防風固沙。講政德,、立政德,,就當有“不帶私心干革命”的純粹和“千磨萬擊還堅勁”的執(zhí)著,“既要做顯功,,也要做潛功”,。尤其要耐下性子多干打基礎、管長遠的事,,多干為后人搭橋鋪路的事,。泡桐無語,,木麻黃無言,,但政德生輝,豐碑永存,。
樹要防病除害,,才能長成參天大樹;人要勤“剪枝打杈”,,才能強肌健體,。“不矜細行,,終累大德,。”對于黨員干部來說,,勤于修德就要注重小事,,管住小節(jié)。小事小節(jié)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把“三嚴三實”作為座右銘,,堅持從小事小節(jié)上約束自我,,從一點一滴中完善自我,多積尺寸之功,,筑牢道德之基,,就能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增強“百毒不侵”的免疫力,,修煉拒腐防變的“金鐘罩”。
毛澤東同志曾以“松柳之喻”,,教育黨員干部既要學習松樹的原則性,,也要學習柳樹的靈活性。陶鑄同志著有名篇《松樹的風格》,啟迪人們學習松樹“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沙漠中的胡楊“生而不死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成為堅忍不拔的象征,。人應該“把自己也活成一棵樹”,置身于蓄滿精神能量的“林子”中,,向著壯闊的天空拔節(jié)生長,,投大地以綠蔭,留后人以福祉,。
“種德如種樹”,。把根扎于群眾之中、事業(yè)之中,,我們將獲得無盡的智慧和力量,,最終成長為挺拔的大樹。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政德 根扎 群眾 種德 種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