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電信網絡詐騙花樣翻新 政府部門如何捂緊百姓錢袋子,?
民警在福建省晉江市公安局刑偵大隊反詐騙中心工作。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攝
多措并舉捂緊百姓“錢袋子”(網上中國)
近年來,,隨著國家打擊力度加大,,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總體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依附于信息網絡的詐騙活動開始花樣翻新,,對公民財產安全和社會安定構成嚴重威脅,。
習近平總書記上個月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依法嚴厲打擊網絡黑客,、電信網絡詐騙、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等違法犯罪行為,,切斷網絡犯罪利益鏈條,,持續(xù)形成高壓態(tài)勢,,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面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新特點新情況,,有關部門正突出重點、綜合治理,,幫助百姓捂緊“錢袋子”,。
騙術不斷“升級”
“點點鼠標,日賺數(shù)百”“隨手轉發(fā),,月薪過萬”……浙江嘉興的沈女士近日收到一條短信,,大意為:沈女士信用積分高,因此特別邀請她通過一個QQ號參與刷單,,待遇為每天180元至368元不等,。沈女士覺得可以賺點零花錢,便添加了對方QQ號,。首單完成后,,她很快收到本金和傭金。對方表示,,接下來要連續(xù)刷3單才能返錢,,傭金也會更高。嘗到甜頭的沈女士選擇繼續(xù)刷單,,不過對方隨后要求需要追加3單才能返還傭金,。感覺不對勁的沈女士要求退款,對方稱可以退款,,但是到賬要半個月,,接著就消失了。而此時,,沈女士已損失7萬元,。
這樣的案例并不少見。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隨著求職進入高峰期,,招打字員、刷單,、點贊、推廣,、做家教,、加工、代理等網絡招聘詐騙也進入高發(fā)季,,被騙人員包括老年人和很多年輕的求職者,。
電信網絡詐騙騙術也在“升級”。近日,四川省廣元市警方偵破了一起特大網絡詐騙案,,共64名犯罪嫌疑人落網,。經查,該案犯罪嫌疑人冒用扶貧項目名義,,在全國各地吸納會員,、發(fā)展“下線”,騙取入會費,、資料審核費等,,又以辦公、租房等需要經費為由向全國各省市縣骨干會員借款,,并許愿給予翻倍的利息回報,,騙取每名會員資金數(shù)千至數(shù)萬元不等,涉案總金額高達1100余萬元,。
還有一些網絡詐騙分子利用公眾對理財知識的缺乏,,以虛假網絡交易騙取錢財。今年3月,,浙江省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區(qū)分局接到群眾報警,,稱其在某商品交易網絡平臺參與了投資交易,兩個月內投入60萬元卻全部虧損,,懷疑被騙,。經查,該平臺通過制作虛假交易軟件,,用各種手段招攬客戶投資,,并設置了一系列詐騙流程,最大程度榨取投資者的資金,。投資者一旦疏忽大意,,很容易上當受騙。
詐騙呈現(xiàn)新特點
專家表示,,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呈現(xiàn)出多種新特點。
首先,,犯罪組織形式由“簡單結伙”向“公司化”轉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團伙組織日趨嚴密,采用企業(yè)化運作模式,,實施流水線式的詐騙活動,。其次,犯罪技術更加隱蔽化和高科技化,。犯罪分子通過“偽基站”,、境外服務器等網絡,、電信技術,用更具迷惑性,、隱蔽性的手段進行詐騙,,作案手法更為精準。第三,,犯罪形成鏈式發(fā)展,。從公民個人信息的非法獲取和提供,到技術設備制造和銷售,,再到批量購買他人身份證,、銀行卡等,相關犯罪利益鏈越拉越長,。最后,,受害對象由以老年人為主,向使用QQ,、YY語音等媒介的中青年人群轉移,,以學生、白領職員為主,。
這些網絡詐騙的巨大危害在于,,詐騙團伙騙取的資金大多已被揮霍或迅速轉移,全部追回的可能性很小,。
其中,,第三方支付洗錢成為不少詐騙行為得以實施的關鍵一環(huán)。有媒體調查發(fā)現(xiàn),,犯罪團伙往往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發(fā)行的商戶POS機(收款機)虛構交易套現(xiàn),;或將詐騙得手的資金轉移到第三方支付平臺賬戶,在線購買游戲點卡,、比特幣等物品后轉賣套現(xiàn),;或將贓款在銀行賬戶和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多次轉賬切換,逃避公安機關的追查,。北京市公安機關調查還發(fā)現(xiàn),,七成被騙資金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轉移走的。
反詐騙還需加勁
為幫助百姓捂緊“錢袋子”,,近年來有關部門多措并舉,、打防結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戰(zhàn)果,。專家認為,下一步應在打造合成作戰(zhàn)平臺上下更大功夫,。
針對第三方支付平臺亂象,,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建議,盡快提高其違法成本,。目前對第三方支付的處罰依據(jù)大多屬于部門規(guī)章,,建議將部門規(guī)章提高到立法層面,增強監(jiān)管的權威性和震懾力,。
相關部門應盡快改變多頭管轄,、協(xié)作不夠的情形,形成打擊合力,。專家建議,,司法機關應進一步加大對上下游犯罪行為的懲治力度,打擊灰色產業(yè)鏈,;不同地區(qū)的司法機關要加強統(tǒng)一協(xié)作和配合,,探索建立跨省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同時,,逐步建立司法,、通信、金融等多部門跨行業(yè)的合作機制,,打造合成作戰(zhàn)平臺,,合力打擊電信網絡犯罪。
教會人們快速識別電信網絡詐騙活動尤為緊迫,。有學者建議,,設立官方反詐騙網站及手機應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并廣泛發(fā)布,、推送相關防騙信息和預警提示,,及時曝光典型、易發(fā)的詐騙案例,,以幫助人們加強防范,、學會防騙。同時,,還應設置簡便,、高效的投訴舉報端口,以縮小受騙范圍,。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電信網絡詐騙 捂緊百姓錢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