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1476期《家庭周報》分量有多重?——記“全國五好家庭”顧偉家庭
新華社沈陽5月15日電題:1476期《家庭周報》分量有多重,?——記“全國五好家庭”顧偉家庭
于力、洪可潤
這是一組令人難以置信的數(shù)字:29年,、1476期,、裝訂成14本的《家庭周報》,加在一起60多斤重,。在遼寧丹東市民顧偉的心里,《家庭周報》分量遠遠不止這些,。凝聚全家人心血的這份報紙,,是維系這個家庭美好感情的紐帶,是充滿溫馨回憶的檔案,,這份報紙給他們家?guī)砹藲g樂和幸福,,也讓這個普通的家庭在生活中收獲了滿滿的自信。
5月15日,,62歲的顧偉代表全家登上全國婦聯(lián)“全國五好家庭”領(lǐng)獎臺,,作為發(fā)言代表,他與大家分享了《家庭周報》的故事,。
顧家的書房,,有個特殊位置是留給《家庭周報》的,每100期被裝訂在一起,,八開大小,,放在書架的最上邊。彩色水筆細致勾畫,、文字內(nèi)容精心編排,,記錄著家里的大事小情、讀書的樂趣和心靈的感悟……
“當時與其說是寫字,,不如說是畫字或者抄字,。”回憶起當年辦第一期《家庭周報》時的場景,,顧偉的兒子顧然仍然歷歷在目,,34歲的他如今在沈陽一所高校當老師,,“家庭辦報的經(jīng)歷影響了我的一生?!?/p>
談起辦報的初衷,,已經(jīng)從民進丹東市委退休的顧偉告訴記者,1990年全家動遷搬到市郊,,為了讓孩子有個好的學(xué)前教育,,顧偉買來圖畫紙和彩筆,讓還沒認識多少字的顧然當起了“總編輯”,,辦起了《家庭周報》,,可以寫,可以畫,。當時6歲的孩子覺得好玩,,產(chǎn)生了興趣?!皠傞_始讓他口述,,我們記錄,他再照著我們寫的字一筆一筆描畫,,過了幾期,,便教他用拼音,查字典,,完全讓他自己動腦編故事,,畫畫?!?/p>
1995年12月,,上小學(xué)四年級的顧然在學(xué)校意外摔斷了右手腕橈骨,打著石膏板的手臂腫得很高,,根本無法寫字,。“到了周末辦報的日子,,我都不忍心提醒兒子,。”顧偉說,。然而顧然硬是用左手辦了5期周報,,并在報紙上畫了張漫畫,記錄自己骨折的事情,。
從歪歪扭扭的文字到優(yōu)美流暢的文章,,一辦就是8年,400期的《家庭周報》伴隨顧然度過了難忘的少年時光。40多萬字,、400多張畫奠定了他的文學(xué)和繪畫基礎(chǔ),。上中學(xué)期間顧然就發(fā)表了幾十篇文章,有十幾幅書法作品獲獎,;大學(xué)期間還和同學(xué)合作翻譯出版了國外的科普專著,。
1998年,為了不影響顧然中考,,顧偉建議將《家庭周報》??,!翱墒莾H僅過了兩周,,家里就沒了氣氛,我們這才發(fā)現(xiàn),,這個家已經(jīng)離不開這張八開紙的小報了,。”顧偉說,,從那以后,,他不管多忙多累,也堅持把這張小報辦下去,,現(xiàn)在,,《家庭周報》已經(jīng)出版到1476期。
《家庭周報》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是記載了全家購書,、藏書、讀書的故事,。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們家庭生活拮據(jù),,仍然省吃儉用購買很多特價圖書??吹筋檪ナ詹亓撕芏鄷鴽]有地方擺,,只能一摞一摞堆放著,妻子高麗華十分著急,,聽說同事家有廢棄的木料,,不顧自己正發(fā)高燒,和顧偉一起搬回了廢木料,,夫妻倆動手打了幾個書柜,。此后高麗華又用補發(fā)的工資,在新家建了三面墻的20個新書架,。12000冊藏書讓顧偉家庭成為丹東市唯一蟬聯(lián)三屆的十大藏書家庭,。
從6.6平方米小平房創(chuàng)刊,到60平方米新居再到120平方米的大房子,《家庭周報》記錄了顧偉家29年間的巨大變化,,《家庭周報》營造了這個家庭濃郁的文化氛圍,,形成了獨有的家風,《家庭周報》所傳播的正能量激勵著一家人充滿信心地面對工作和生活,。
顧然被評為所在高校的優(yōu)秀教師,,高麗華從下崗工人成長為社區(qū)黨委書記;顧偉多年來到學(xué)校,、社區(qū),、企業(yè)做關(guān)于文化方面的講課300多場;全家獲得各種獎勵表彰400多次,,發(fā)表600萬字作品,。
《家庭周報》讓這個書香家庭聲名遠播,2007年被授予“全國五好文明家庭標兵”,,2016年獲得“全國書香之家”稱號,,2017年獲得“全國最美家庭”稱號。
顧偉說:“我的大孫子顧晏喬已經(jīng)快一歲半啦,!我們?nèi)覜Q定,,過幾年就讓他接過主編的重任,將我們家這個傳家寶和詩書鑄成的好家風,,伴隨中國夢的實現(xiàn),,世世代代傳下去!”
編輯:秦云
關(guān)鍵詞:家庭周報 全國五好家庭 顧偉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