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免職不是貪官的“護身符”
5月7日21時整,,中央紀委再次深夜打虎——財政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少春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紀律審查和監(jiān)察調(diào)查,。(5月8日《北京青年報》)
張少春出生于1958年2月,,被免職時已過60歲生日,。在外界看來,,這或許是一次正常的到齡卸任,。沒想到,,一個月后,,他出事了。張少春的落馬,,再次說明免職不是貪官的“護身符”,,只要存在腐敗問題,即使免職也逃脫不了責任,,還是會受到審查和追究,。
曾經(jīng),有的官員只有一旦被免去領(lǐng)導職務,,退居二線,,就等于進了“保險箱”,即便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也會既往不咎,。官員退休更是意味著“安全著陸”。國家財政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張少春作為“老機關(guān)”,,必然知道以前“免職即平安”的現(xiàn)象,其希望這種好事也能夠落到自己的頭上,,以為免職后被關(guān)注度會大大降低,,企圖成為存在腐敗問題但不受追究的“法外之人”。
實際上,,十八大以來,,已有不少退休、免職的官員被審查,。其中既有省部級高官,,有廳局級官員,,也有處以下官員。比較典型的莫過于江蘇省委原秘書長趙少麟,,他在退休8年后落馬,,終究還是沒能逃脫黨紀國法的懲處。十九大以來,,像張少春這樣免職后不久被調(diào)查的還有兩人,。2017年11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魯煒落馬,,成了十九大后“首虎”,。從中央紀委的消息來看,在他落馬時,,已經(jīng)不再是中宣部副部長,。還有一人是今年4月剛落馬的貴州原副省長王曉光。公開資料顯示,,王曉光在今年1月辭去了副省長職務,在落馬前,,他的簡歷也被從官網(wǎng)上撤下,。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大力推進反腐敗斗爭,堅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有貪必懲,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把腐敗分子的去路和退路給封堵了,。有的貪官想方設(shè)法逃往海外,,豈料我國加強國際反腐合作,加大海外追逃追贓力度,,海外成不了貪官的“法外之地”,。有的貪官想退居二線,免職退休保平安,,結(jié)果他們的夢想還是破滅了,。
正義也許會遲到,但從來不會不到,。貪官躲得過初一,,但躲不過十五,。張少春等官員在免職、退休后還是被查,,警示官員們在貪腐上切莫心存僥幸,,“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在貪腐后想逃脫懲處,,是癡心妄想,各種算計都徒勞無益,;只有恪守法紀底線,,清白做官、干凈做事,,才能保住自身的平安,。
編輯:李敏杰
關(guān)鍵詞:免職 貪官 官員 護身符 張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