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观看|6—12呦国产精品|伊人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在线日韩欧美av|欧美福利看片|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www.久久麻豆|泳衣比基尼图片|麻豆传媒夏晴子|被姐姐调教,中文字幕人妻三区,亚洲精品久久久蜜桃直播 ,日韩AV手机免费观看,久久人妻内射无码一区三区,久久色伊人,午夜影院免费体验区

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女性的唇飾

2018年05月08日 17:39 | 作者:李安樂 | 來源:中國書畫報
分享到: 

口唇的美容很早就有,,其與畫眉、盤結發(fā)飾一起出現(xiàn)在早期人們的審美活動中,?!包c唇”是古代女性對口唇化妝修飾的一個專用詞匯,以致后來發(fā)展成詞牌——點絳唇,。所謂“點唇”,,就是將唇脂涂抹于口唇上。由于唇脂的顏色具有較強的覆蓋力,,故而可以對原來口唇的厚度,、形狀進行修飾或改變。這些行為的背后,,蘊含著女性審美的變化,。

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女性唇飾圖像,展現(xiàn)了女性唇飾史的藝術脈絡,。

一,、 點絳唇的材料

唇飾的材料名目較多,有古代的唇脂,、唇膏,、口脂、口蠟,、蠟脂,、胭脂以及現(xiàn)代的口紅等。

古代上層的有錢人家,,男女皆用唇部防護品,,以防止嘴唇開裂。唇膏即為唇脂,,涂于口唇以助姿容,,女性所用紅色較重。唐以前叫唇脂,,唐之后叫口脂,,明清時流行的叫胭脂。這三者中,,唇脂和口脂基本差不多,,只是在制作工藝上略有不同;而胭脂與上述兩者不同。胭脂是以紅藍花為主要原料提煉而成的,。下面分別介紹,。

唇脂:常以朱砂加脂膏制成?!锻馀_秘要》中記載了其制作方法:“蠟(二分),、羊脂(二分)、甲煎(一合須別作自有方),、紫草(半分),、朱砂(二分),上五味,,于銅鍋中微火煎蠟一沸,,下羊脂一沸,又下甲煎一沸,,又納紫草一沸,,次朱砂一沸,瀉著筒內,候凝任用之,?!?/p>

口脂:古時又稱唇脂,裝在小盒或者小罐中,,用手指直接蘸取,、點涂。白居易的詩中對此有具體描述:“朱唇素指勻,,粉汗紅綿撲,。”

胭脂:用紅藍花,、紫草,、山花等提煉出紅色,以絲綿浸蘸紅色陰干而成,?;蚣庸こ尚《〉幕ㄆ褂脮r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既可涂面部又可點唇,。

二、 敦煌壁畫中的唇飾

古代各種繪畫,,由于繪制本身以及褪色等原因,人物的唇色辨認已極不可靠,,只能借助文字資料來一探究竟,。唇色主要有肉色唇、紅色系唇,、黑紫色系唇和白色系唇,,其中紅色系唇最多。早期唇色大都為鮮艷的朱紅色,,唐宋時期曾流行過檀色,。

敦煌壁畫中的唇飾在不同歷史時期表現(xiàn)得不太一樣,總的來說是圍繞口唇的唇色和圖案來變化的,。在大多數(shù)的壁畫中,,女性唇色以紅色為主,但也有其他顏色,。如第276窟(隋代)的菩薩唇色接近黑色,,第334窟(初唐)的天女唇色為桃白色,第46窟(盛唐)菩薩的唇色為粉白色,,第321窟(中唐)《陰處士父母供養(yǎng)像》及第98 窟(五代)《于闐皇后供養(yǎng)像》中的唇為白色,,第201窟(中唐)《觀無量壽經(jīng)變》中的兩身菩薩唇色為黑紅色,第232窟(晚唐)的菩薩為肉色唇等。

就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圖像資料來看,,點唇形式主要圍繞嘴唇的形狀有以下幾種,。一是修飾口唇的大小。如第112窟(中唐)《金剛經(jīng)變之樂隊》中的彈琵琶者,、第85窟(晚唐)的聽法菩薩等,。二是以形狀修飾口唇。如《都督夫人禮佛圖》中的女性,,有的將唇畫成了上,、下兩片的小月牙形,有的畫成了上,、下兩片半圓形,,有的則加強嘴角唇線的效果,使整個唇形呈菱角狀,。第64窟(隋代)女供養(yǎng)人的下唇為花瓣形,,第144窟(晚唐)女供養(yǎng)人像的下唇為兩個花瓣形。第258窟(西魏)菩薩中,,上唇突出呈圓點狀,,下唇繪有兩個大圓點呈“∧”狀分布。三是點唇部位變化,。如第44窟(中唐)《伎樂飛天》中只點上,、下唇中間部位,第112窟《報恩經(jīng)變》之舞伎的上,、下唇整體成圓圈狀,。還有一種形式,在點唇中只點下唇不點上唇,。比如第112窟《觀無量壽經(jīng)變》中的箜篌伎,、《金剛經(jīng)變之樂隊》中的菩薩只涂下唇。四是點唇色彩的深淺變化,。一般來說,,下唇色彩深而上唇色彩淺,比如第112窟《金剛經(jīng)變之樂隊》中的持器者,、彈琵琶者和第108窟(宋)中的侍女等,。也有上唇比下唇紅艷的,如第468窟(中唐)《文殊變》中的帝釋天,。

從描繪技巧上來看,,有的口唇直接用紅色涂繪,不勾邊緣,,如第275窟(北魏)南壁的伎樂,、第285窟(西魏)著袿衣的女供養(yǎng)人等。有些在涂繪之后會強調口縫及嘴角,以線條勾勒,,比如第154窟(中唐)《報恩經(jīng)變》中的供養(yǎng)菩薩及樂舞,、第159窟(中唐)《普賢經(jīng)變》之舞伎、第17窟(晚唐)中的近事女,、第108窟(宋)中的侍女等,。另外,還有描繪露齒形象的,,比如第159窟《文殊經(jīng)變》中的樂隊執(zhí)快板女,、第112窟《金剛經(jīng)變之樂隊》中的菩薩。這種表現(xiàn)形式是極為罕見的,。

第一五四窟(中唐)《報恩經(jīng)變》樂伎

第一0八窟(宋)侍女

三,、 唇飾的嬗變

從文字與圖像文獻來看,唇飾的變化非常豐富,,在漫長的歷史中演繹成形式多樣的唇史,。其嬗變主要有兩部分:唇色和唇形??疾煳墨I資料,,各種演變的紅色唇占據(jù)了歷史的主流,此外還有一些旁出的黑唇,、紫唇,、白唇等獨特審美。唇形的變化會隨著不同時代審美的變化而改變,,或變大,、變小,或變得圓潤,、尖利,,或以深,、淺區(qū)分上,、下唇的顏色,或者描繪成花瓣形,、元寶形,、馬鞍形。

敦煌莫高窟壁畫中最早出現(xiàn)唇飾的圖案化,,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如在第285窟(西魏)中的菩薩,以花瓣形來修飾口唇,,將上唇中間突出的地方處理成了圓形,。

承接南北朝時期的花瓣化妝飾風格,隋代也流行這種唇飾。如在第62窟的女供養(yǎng)人中,,人物唇色深紅,,下唇繪成花瓣狀。唐代除了流行過花瓣形唇飾外,,還流行過半圓形,、月牙形。這一點在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中有所表現(xiàn),。

唐代是歷代婦女點唇最為豐富的朝代,,名目有萬金紅、大紅春,、天宮巧,、石榴嬌、露珠兒,、淡紅心等,,且唇飾樣式繁多,如上唇點唇比下唇淺,、只點上唇,、口唇點成圓圈狀或只點上、下唇中間部位等,。這些形式的變化反映了唐代女性的開放心態(tài)和對審美的多元嘗試,。唐代的唇色也是最為豐富的,紅色系的唇色有淺紅,、粉紅,、桃紅、朱紅,、深紅,、橙紅、暗紅等,,極為全備,。白唇在中唐和晚唐也一度流行,晚唐還曾經(jīng)流行過黑唇,。

五代延承唐代點唇風尚,,亦崇尚華麗繁復、花樣翻新,。

兩宋唇飾趨于平淡,,崇尚小巧、淡雅,,點唇樣式比唐代少得多,,檀色點唇成為主要流行的顏色,。北宋秦觀在《南歌子·香墨彎彎畫》中寫道:“香墨彎彎畫,燕脂淡淡勻,。揉藍衫子杏黃裙,,獨倚玉闌無語,點檀唇,?!钡?8窟《各國王子》中的侍女就妝檀色唇。這一時期的唇形以圓巧為主,,最為出名的是“櫻桃樊素口”(白居易家蓄養(yǎng)的家伎樊素的“櫻桃小口”),。第98窟中的舞樂伎都是圓小唇。

  

第98窟(五代)《曹議金家族貴婦像》

唇飾的嬗變主要圍繞女性修容審美觀的變化而變化,,而古人對紅色的迷戀更是將各種不同的紅唇推向極致,。這種反復而又豐富的審美觀,又與時代緊密相關,。

四,、 唇飾的文化及審美

如果探究唇飾的文化隱喻,就必須尋找審美背景下的文化內涵,。描繪女性人物,,對口唇的特寫無可逃避。某種意義上,,唇隱喻著性,。唇的魔魅就在于對女性魅力的重新塑造。在這個再造工程中,,敦煌莫高窟壁畫把其變成了宗教之唇,。

宗教之唇是情色之唇的另一面。在宗教壁畫中,,女性莊嚴而肅穆,,女性之唇也被描繪得充滿神圣感,完全摒棄掉世俗的情色意味,。那些籠罩在神性光芒下的神圣女性形象,,或法相莊嚴、或虔敬端莊,,口唇或寬闊或小巧,、或紅潤或白嫩,,生動但不輕佻,,始終保持了時代的主流唇飾。

唇的美感主要來源于其形式美和象征意義,。其本身有著奇妙非凡的曲線,,同時又蘊含著情感的美,。在面部美學上,唇占有相當?shù)姆至?,有時甚至勝過眼睛,。宗教的一大功能在于說教,通過宗教內容的傳諭讓人以另一種形式超凡脫俗,。敦煌莫高窟壁畫中,,唇之美亦是宗教說教的完美詮釋。

第45窟(盛唐)南壁菩薩

第158窟(中唐)《金光明經(jīng)變》之供養(yǎng)女

第61窟(五代)《回鶻公主供養(yǎng)像》

第36窟(五代)菩薩


編輯:楊嵐

關鍵詞:唇飾 女性 唇色 敦煌莫高窟壁畫

更多

更多